崇祯如果南迁了,他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在《射雕英雄传》里有这么一个插曲:从小在大漠长大的郭靖随着6个师父去江南嘉兴烟雨楼赴和丘处机定下的18年比武之约,到了张家口他们因事要分开走。初离大漠的郭靖和朝夕相处的师父离别的时候,每个师父都嘱咐郭靖几句,其中四师父南希仁说的一句话很有意思。
南希仁便和往常一般,逢到轮流说话,总是排在最后,当下说了四个字:“打不过,逃!”
——《射雕英雄传•第七回 比武招亲》
我猜,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统治者应该都看过《射雕英雄转》的,并且这四字诀窍应该是各个统治者留给下一任统治者的锦囊妙计,并且像很多小说、电视剧里面的一样:“一定要到生死关头再打开!”
有了这个锦囊妙计以后,统治者们从此都有一个传承上千年的优良传统:在遇到外族入侵的时候,打不过,跑!当然,他们都有一个书面化的语言:战略转移!其中学的最快的是周朝从镐京跑到洛阳,西晋从洛阳跑到建康,唐玄宗从长安跑到成都,宋朝从汴京跑到临安。
公元1644年,李闯大军威逼北京,众臣束手无策。这时,有个叫李明睿的大臣上书崇祯皇帝迁都,崇祯打开先帝锦囊一看:先帝遗言跟李明睿的计策不谋而合啊!行,就这么干!满心欢喜的跟大臣商议迁都的事,心想:你们也都不想死吧,再说了,北方这危险地带那赶得上南京的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你们应该都一致赞同吧!
今日的朝堂确实跟往日的朝堂不一样,没有了互相争执,互相谩骂,互相诋毁,意见出奇的统一,出乎崇祯皇帝意料:“哦?这倒是个意外!”
但是结果却让崇祯心灰意冷。他们确实都是一致赞同,只不过不是一致赞同迁都南京,而是一致赞同诛杀李明睿。
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
不杀李明睿,何以治天下!
大臣们一致不赞成迁都,难道是个个都是忠义之士,在国家有难之际,是想死战到底,誓与大明共存亡?
一切重大的历史事变和人物,一般都会出现两次,这是黑格尔告诉我们的。这一局面,让想到了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前夕,而众大臣的反应,也可以用鲁肃对孙权说的那番话来解释:
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将军宜早定大计。”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对于他们来说,家在北京,根在北京,老婆孩子在北京,人际关系在北京,几十年了,谁还愿意跟你背井离乡,亡命天涯?这是你和李闯之间的王者之争,与我们青铜何干?就算是李闯打进来了,我们奉他当皇帝便是,我们口中所说的“忠”,效忠的是朝堂上的皇位,而不是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而于我们而言,换做谁坐上那个位置都一样,我们官照当,钱照贪,乐照享,事嘛,照不干,既然如此,南迁嘛,根本没那个必要!
这一情况,崇祯也是心知肚明的,几十年的相处,手下的那群大臣都是些什么货色他比谁都清楚。但是,大臣们不肯南迁,贵为皇帝的他也无可奈可,皇帝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读书有人管着,吃饭有人管着,娶老婆生孩子都有人管着。正因为如此,大明的南迁并没有在崇祯一朝完成。
没能遵循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北京城破了,崇祯殉国了,但是大明真的亡了吗?我们来看一下1644年北京城破后全国的形势和各方力量对比。
大清,顺治元年,皇太极刚驾崩,多尔衮摄政。经过几代统治者与关外民族打野,与关内明军打排位,清军由青铜俨然有登上王者之势。但是呢,即便多尔衮雄才大略,八旗军兵强马壮,在吴三桂大开山海关之前,清军也只能占领关外地区而未能踏入关内一步。
大顺,永昌元年,大顺军士气高涨,打土豪,分田地,受到了百姓的热了欢迎,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接管了整个黄河流域以及部分长江流域。
大明,崇祯十七年,崇祯皇帝殉国后,实际上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还很大,除了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军进军西川外,江淮以南的半壁江山任然在明朝任命的各级官吏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相对于北京,南京也有一套完整的一模一样的官员系统,包括中枢机构六部两院,所有的大小官员一应俱全。也就是说崇祯如果南迁,并且南迁成功,到达南京,不用通过各部门坐在一起投票表决,立马就可以坐在金銮殿上办公,可以做到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相对于大顺军坐在北京的金銮殿上还要临时组建领导集团和管理体制,南京方面要完备的多。
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特点。而明朝最大的特点就是,北京和南京这两个首都同时存在了两百多年。而这一制度的开创者是明成祖朱棣,当年靖难之变后,为了回到自己的根据地,也为了方便抵御外族的入侵,他从南京迁都到北京。但是搬家之后,南京的所有的中枢官僚系统也全部都保留了下来,相应的所有的官员都和北京的一样,都一样的享受首都待遇,大到各部的尚书,小到各科的给事中。
据宪法规定,这些南京的官员除了级别待遇和北京的官员一样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没事干!每个月的固定工作就是去领工资,当然,如果忘记领了,那更好。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龙井茶泡着,闲天聊着。
“老李啊,红袖招的秦般若舞跳得很好啊!下班去看看?”
“妙音坊的宫羽姑娘曲子唱得更好,我们去妙音坊逛逛吧!”
保留南京还有一个用处就是,解决有些官员的安置问题。
皇帝看哪个官员不顺眼又没有大的过失念他一片忠心怎么办?去南京吧,级别一样,待遇一样!
两个官员之间有斗争,自觉斗不过,进退两难的时候怎么办?去南京吧,级别一样,待遇一样!
总结来说就是不达圣意者去南京,韬光养晦者去南京。而北京的同级别同待遇官员呢,身处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随时都有可能拍错马屁站错队掉脑袋的风险。相对来说,南京的官员简直就是天堂啊。有人会怀疑到南京的都是从北京朝堂上淘汰下来的残次品,可是事实证明,相对来说北京的那些在朝党官员更不是什么好鸟。相反,到南京的在野党反而不乏忠勇之士。
综上,至少在目前来说,明朝的处境并不是那么糟糕,南渡成功,不说收复失地,占据江南半壁江山,划江而治,还是不是痴人说梦的,毕竟前朝有过不少先例,相对来说,明朝这个时候的条件简直要好上太多了。然后猥琐发育一段时间,皇帝发出一声“请求集合,全军出击”,不说是一呼百应,至少能招到不少勤王之师。另外,那个时候的经济中心已经难移,到了繁华富庶之地还怕没钱吗?
有领导者,有管理者,有办事的,有打仗的,有地盘有钱,那么南明后面是怎么发展的呢?这么好的牌,南明的统治者们又是怎么出牌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