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 是读的东野圭吾先生的第一本小说,一开始是被这个醒目的名字吸引了,后来看到底下对作品和东野圭吾先生的评论,就果断的买了他的两本书,还有一本是《白夜行》。原本计划每天读30页,所以当3月2号开启这本书时,只读了30页,3月3日读到了60页,3月4日,一发而不可收拾,一口气读完了,真的很痛快,正如封面推荐的那样:从未遇到这样的案子,杀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在今年接触了推理类小说之后,真切的感受到任何一场谋杀,在文学的世界里,死亡都不是一个最终的结果,它总会巧妙的运用死亡,表达出死亡背后更值得思考的东西。介绍说:读完《恶意》才算真正认识东野圭吾,我想说,读完《恶意》我初步认识了东野圭吾先生,并被他的奇思妙想所折服。
在读完这本书后,有句话我写在了最后一页:一个人最丑陋也最悲哀的时刻,是恶意在心中扎根的那一刻。加贺恭一郎说:“刑警并不是只破案就够了,还要拯救因案件而受伤的心”。这一刻,想对所有的刑警人员说一句:你们幸苦了,多保重。
书中也涉及到一些有关于教育和校园的事件,具体我不分享,但有一句话我觉得作者说的很对:至于小孩不爱看书,主要是受到父母的影响,简单来说,现在的父母自己都不看书,却一味逼着小孩去读,可是由于自己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也不知道该给孩子看什么才好,结果只能把政府推荐的图书硬塞给他们。不过,那种书通常内容生硬又无趣,只会让孩子更讨厌书本,这种恶性循环应该会周而复始吧。
我想这句话的用意值得所有的父母思考。
书中还有一句话是这样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建立在一种错觉上。老师以为自己可以教学生什么,而学生错以为能从老师那里学到什么,重要的是,维持这种错觉对双方而言都是件幸福的事。
大二支教的时候,有幸在榆林遇到一位教聋哑人说话的老教师,他认为聋哑人是这个世界上的天才,他们是最聪明的人,在他写的日记中,我知道了教育的核心是有教无类,教育的本质是因材施教,教育的方法是寓教于乐。我认为教育从来就不是灌输,而应该是启蒙,是启发一个孩子对这个美好世界的建设之心和长养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敬畏之心。
或许这个世界从来都充满了恶意,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或存在过恶意,心中有恶意就会有善意,它们永远在打架,有的人心中的善意最终打败了恶意,所以他最终救赎了自己,有的人心中的恶意扎根太深,深不可见,最终没有给善意斗争的机会,而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想说其实是有办法避免的。我们都知道社会学中有这样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实,在医学中则有生理基础决定思维意识。经常生气的人肝脏不好,经常脑力工作的人脾胃不好,经常伤心的人肺脏不好,经常害怕的人肾脏不好,不然怎么会有“吓得屁滚尿流”“气的肝疼”这样的话呢,其实这些都是科学合理的,并不只是瞎说。所以,对于一个脾气不好,总爱发火的人,就要柔肝养肝,经常吃一些酸性的食物,做些疏肝理气的运动,脾气就慢慢变好了,而对于经常脑力工作的人,则可以通过居室放置芳香花卉之类,达到“芳香醒脾”的功效,肺炎不好,常常悲伤欲哭的人,除了平时多吃些辛味(辣味)的食品,也可以做一些腹式呼吸之类的运动,肺气宣降如常,就不会总想要哭,总是悲伤了。所以,当发现自己自己情绪不正常的时候,并不是自己想要这样,它是一种信号,说明你目前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你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和运动方式,去帮助你改善身体机能,气血畅通,情绪就会平和。再啰嗦一句,疾病的形成我们的老祖先早就说过了“病从口入”“病由心生”管住嘴迈开腿,永远都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在搜图片的时候,看到东野圭吾先生的很多作品被拍成了电影,看来找时间要看一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