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港毒,有台风,还有高考录取通知书。
离我最近的是参加了几场金榜题名庆贺活动。寒(备注:现在读书是暖窗)窗12年,可喜可贺。
其实,特别不想写这个话题。
但又特别想写这个问题。。。。。
且不说现在的大学已经逐渐成了义务教育延长线,也不聊很多大学已经不再研究创新和学问。只想说说大学四年走出来的是展翅翱翔自力更生还是一群可乐鸡翅。精英教育早就完成了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甚至开始腐化。
而家长和社会显然还没准备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还沉浸在考上大学就功成名就的烟花绚烂时。
曾经,大学是神圣的。与之相匹配的词是:梦想,追求,自由,使命。如今,大学却成了各种不良重灾区。抽烟喝酒玩游戏; 恋爱同居家常便饭;过度消费“祼贷”高发区;厌学逃课,考试作弊挂科。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教育体制的问题,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有经济发展的规律问题,有无数原因。但今天最想聊的,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能看到的沧海一粟。
现在十八岁孩子的父母大都是68-80之间的中年人,当今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这代人是教育改变命运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那时候城市和农村差别还是很大的。城市户口,代表了更优渥的生活保障,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完善退休养老机制。所以,当时有个时代名词“农转非”。就是农业户口变成”非农业户口。农转非的组成人群一般是乡镇公务员,民办教师,工勤人员等。而这些政策对于广大农村孩子来说,杯水车薪。剩下的就只有考学:中专、大学转户口,毕业分配工作。
所以,那时候的大学代表的是一个改变命运的通道。大家无比珍惜这种上学的机会,甚至可能家里两个孩子考上了大学因为经济原因要有一个人放弃这个机会,或者叫牺牲。
因此,这一代人的观念里,自己上学非常不容易。取得今天的成绩,是教育的结果。所以,自己小时候吃的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来一次。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于是,现在上大学的孩子几乎是除了学习是最重要的,就是各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特长班,暑假班,研学营。除了学习,其他的好像都不再重要。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毫不夸张的说,上大学后,很多孩子竟然还不会洗袜子。
在父母羽翼下被保护的见不得风,下不得雨。除了无度的索取,除了年轻,还有哪一点像天之骄子?混着日子,等着毕业和失业,高不成,低不就,玩着游戏啃着老,然后等着当二流子。而大部分家长除了遗憾当初错失了教育的最佳时机,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不否认,还有一小部分孩子保持着清醒,还有梦想和追求。但这部分人和日益庞大的大学生队伍相比,还不能成为主流。
庆贺宴上,两类声音比较突出:好好享受大学生活,好好谈恋爱;好好学点东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都不为过,因为他们是从自身出发,对孩子提出了期望。
时代在变迁,需要的人才也各不相同。可以有个性,也可以有爱好。但有一点谁都躲不过,那就是社会的淘汰机制。父母不能陪你到八十岁,就算本科完了升硕士,升完硕士升博士,博士也要走出那个象牙塔,面对自己的人生。
大学,不再只是知识的海洋。更是人生独立成长的开始。
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开拓视野,迎接未来的挑战。
努力吧青年,在社会需要你的时候,你能坚毅的站出来;在父母年迈的时候,能像他们呵护你一样,给他们撑起一片天;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为他们做榜样。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骄傲的说:此生未曾辜负青春!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博学审问,慎思明辩。
世界是你们的了,准备好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