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锅上的家庭

作者: 老丁的海 | 来源:发表于2021-03-20 22:32 被阅读0次

    【九洲芳文】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经历过青春期孩子的养育,就不能过早下结论是不是幸福的家庭。

    也许,此种说法有些武断。不过,谁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谁知道生活在“热锅”上的感觉。

    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呢?以前我会认为是父母的养育有问题,才会出现有青春期问题的孩子。这种认识只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的了解和深究。父母的什么问题会导致孩子有青春期的问题呢?

    在我们以往的生活经历里,如果一对夫妻吵架了,或者是家里有孩子忤逆了,一般会找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辈来评判一个公道和是非曲直,告诉有问题或做错事的人应该怎样改邪归正。现在的家庭,有觉悟的父母可能会去看心理医生,不过一般心理医生多以思想开导和鸡汤为药方,不能治其根本。

    在《热锅上的家庭》这本书里,我了解到有“家庭治疗师”这种职业,这不同于普通的心理治疗师职业。因为家庭治疗师认为,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一个系统来谈论幸福感,所有不快乐的人都来自于压力巨大的家庭。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出了问题,一定是他的家庭系统出了问题。只是,成人会掩饰、会逃避,而孩子只能以简单直接的方式暴露问题,他们无处可逃,他们还没有能力拔开压在头顶的乌云。“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

    因此,孩子暴露了问题,不是坏事。大人及时看到问题并用正确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同时,家庭也会重归幸福和谐。如果大人忽视问题或者用粗暴的方式去压制孩子的问题,那么,这个家庭和孩子将同时跌入痛苦的深渊,难获快乐!

    如果孩子有问题不表现出来,藏在心底,那么,最好的结果是他一直不快乐,他表现得如同一个正常人。但是他心里的伤疤会带入他自己将来的小家庭,影响他的孩子和婚姻,这种问题会传染给他的小家庭,影响下一代人的幸福。

    问题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会一直存在。然后,在某件小事情或某个时间点突然跳出来,让这个人情绪失控,让他痛彻心扉。

    最坏的结果可能是走入歧途,或严重抑郁,或终结生命。细思极恐,不能想。如今跳楼自杀、抑郁自闭的孩子太多了,越是表面乖巧、顺从懂事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关爱。没有哪个父母是不希望孩子阳光健康的,只是我们每个人都受过伤,都会在无意识中伤害最亲最爱的人。

    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都是病人,只是不自知而已。

    孩子是家庭问题的替罪羊

    《热锅上的家庭》讲的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家庭治疗故事。一次一次的会面就好像一次一次的侦探行为一样,最终抽丝剥茧,让我们看出家庭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儿。

    16岁的大女儿是整个家庭矛盾的焦点,也是这个家庭走进家庭治疗室的主要原因,爸爸妈妈都这么认为。其实我也这么认为,14~16岁的孩子特别难搞,家庭不和谐都是因为孩子的青春期叛逆。

    但是,家庭治疗师不这么认为,他认为问题出在父母的夫妻关系上。夫妻二人已经“同床异梦”,从恋爱走进婚姻多年,曾经的激情早已在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里消磨殆尽。夫妻二人已经貌合神离,丈夫有了外遇:工作,他经常加班,在家时也呆在书房不出来,妻子对此特别恼火。妻子也有了外遇:孩子,她的所有精力都在孩子身上。他俩对彼此不满意,又不敢挑破这层纸,因为负担不起离婚的代价。于是,这个家庭的氛围很压抑,孩子是敏感的,他要将这一团死水搅动起来,让这个家热起来,于是,成天作妖,引起父母的关注。

    孩子在潜意识里想挽救这个家庭,孩子被逼着主动站出来,将父母的问题拖到桌面上。

    原本平静的家庭氛围,因为青春期孩子的不再忍受压抑而打破,所有人都认为是青春期的孩子让这个家庭吵架、咆哮,让家庭成员恐惧、不开心。其实,他们只是替罪羊,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替罪羊。

    这个观点令我特别惊讶。回头看了看我自己的家庭,以及身边有明显问题的家庭,真的是这样子。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这种问题。

    父母之间无声无息的疏远和婚姻关系的逐渐冷却,是一个家庭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如果一个家庭在第一个孩子出问题后,没有及时积极去处理这个问题,其他的孩子也会相继出问题。因为替罪羊不可能只有一只,在这个家庭里的每个成员都难逃这种命运。

    大部分的家庭只是让不愉快继续下去,没有人能意识到问题在自己的身上,也从不设法脱离这种“平静的绝望”。

    没有人知道真正的问题在哪里,看别人问题总是比在自身找问题要容易得多。

    此时,需要一个第三方,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有问题的家庭,最好是家庭治疗师,通过观察整个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抽丝剥茧地找到问题背后的真相。

    父母的问题,来自各自的原生家庭

    文中的母亲卡罗琳,很怕她的妈妈。她妈妈是一个人撑起全家的那种人,她爸爸不是很有能力,她妈妈天天骂她爸爸。卡罗琳的成长过程中,妈妈不断地挑剔她,不断地骂她,是典型的控制型妈妈。现在她的妈妈六十多岁了,跟他们不住在同一个地方,但是对卡罗琳的影响依然很大,只要她妈妈打电话过来,或者出了什么事,她就特别紧张。

    家庭治疗师认为,16岁的女儿之所以敢跟妈妈吵架、摔门出走、夜不归家,是卡罗琳默许的。因为她让女儿以她从来不敢对抗母亲的态度来反抗自己、贬低自己,这是她从来不敢对自己母亲做的。这是她自己内心渴望的,所以让女儿去帮她做了。

    听起来确实匪夷所思,没有人会允许自己的孩子做反抗自己的事。但是,事实就是事情已经这样发生了,而不是你希望发生什么事和不希望发生什么事。

    这是母亲的错位,在潜意识里让女儿做了自己的母亲,而自己还陷在过往的伤害里出不来,软弱、害怕、退让。

    母亲的这种表现,同样刺疼了女儿!这不是她希望看到的母亲形象,她希望母亲坚强、勇敢,敢说爱,敢说No,敢对不合理进行反抗。可是母亲让她失望了,她摔门而去,不愿直面。

    这对母女的内心对彼此的爱很深,母亲不想让女儿重蹈她的旧辙,面对女儿的无礼,表现懦弱,不愿用母亲的权威管制女儿。女儿希望母亲将日日操劳琐碎家务的委屈,以及对于父亲的冷冰态度,敢于说出内心的不满,不用委屈求全。

    在家庭治疗师的引导下,母女各就各位,做回自己的角色,关系和缓,母慈女孝。她们一块儿做饭,一起聊天,女儿的衣着也来越来越像她的妈妈。

    下一个出场的是父亲大卫和儿子丹,同样是两夫妻的问题,硬是通过三角形的关系来折射矛盾,彼此不尊重对方的决定,非常轻易地推翻对方的决定。妈妈说,你不要下来,爸爸随口就说,你可以下来。让丹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两个人忽视对方,把对彼此的不满通过孩子来渲泄。

    父母意见不和,在孩子心里就没有权威,这个孩子就容易钻牛角尖,容易自以为是,自大自满。因为在孩子心里没有让他佩服的成人形象,糟糕的父母关系,让他觉得一切都乱七八糟的。

    父亲大卫在家庭里没有承担一个父亲的角色,在家庭关系中绝对理性,让家人感受不到爱意。对妻子冷漠,对孩子是无原则的老好人。这也源于他的原生家庭,他与他的父亲关系疏远,父亲对他异常严厉。所以他希望自己能跟儿子和平共处,对儿子的态度宽松,与儿子是朋友的方式相处。就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一个父亲,不知道怎样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都缺失父亲的角色,一是父亲们都在忙工作,在家里的时间少。二是很多父亲的心智发展,不如智力发展得好,巨婴遍地。

    你到底爱不爱我?

    在这本书里,让读者最为动容的应该是卡罗琳与大卫这对夫妻矛盾的分析。

    问题只是一个小问题,但是卡罗琳的情绪爆发了。

    家里的墙要粉刷,如果请人工做,费用太高,卡罗琳决定自己完成。于是她自己跑前跑后、爬上爬下,辛辛苦苦弄好了。大卫回来后,只看了一眼,只说了一句话“挺好”,就完了。

    卡罗琳一下子就爆了,“我该怎么做才能让你觉得我和我所做的事很重要?我做的事在你面前都不重要,你好像从来都没有觉得我重要过。”一个全职家庭主妇,她没有社会存在感,她渴望得到认可。然而,她最亲近的先生对她的辛苦付出冷冷淡淡,让她感到失望,甚至绝望。

    大卫也压抑了很久,他认为,自己每天辛苦上班是为了什么?你呆在家里,整个家都是你说了算,你到底还想要什么?我实在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

    这种场景,应该在很多家庭都出现过。男人的冷静与理性,女人的悲伤与感性,让曾经的爱意荡然无存,婚姻似乎走到了破碎的境地。

    两个人在结婚的时候,是抱着一起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也有人是希望对方能够拯救自己,因为在原生家庭生活不幸福,受了很多伤。在热恋期和婚姻初期,要求基本能满足。但是慢慢往后,对方会力不从心,不能如自己所愿,对方也不是一个有求必应的神,对方跟你结婚也是希望你能够帮他实现一些诉求,能不断地帮助他。

    所以在你不断地发出求救信号,不断地希望对方能够帮你的时候,对方没有反应,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为双方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只有双方一起努力,同步提升,势均力敌,家庭关系才稳固,生活才能如意。

    现实生活里,家庭主妇自视渺小,社会认同感低。两人同样为家庭付出,却得不到同等的价值感。如果你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就想办法让你难受,然后绕着弯地吵架,想办法把压力放到孩子那儿,想办法给他造成更大的困扰,就是希望你能够重视我,能够继续给我回应和关注。

    因为心里委屈,付出没有回应,被婚姻困住,婚姻成了枷锁。加上自身能量不足,需要有人依靠着将日子过下去,在无奈与不甘心里,日复一日地将自己束紧,直到孩子青春期的到来,所有问题都遮挡不住,粉碎表面太平实则千疮百孔的婚姻。

    其实,改变这种婚姻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与自己和解,抱一下曾经受伤的自己,一切都过去了,我们有能力让自己生活得幸福。

    然后,与爱人重新联结情感,陪伴他,理解他的不容易,给他关爱,听他倾说。有问题说问题,有要求就提出来,坦诚相待。

    写在最后

    在这本书里,通过一个诊疗案例,作者精细地呈现了一个危机四伏的家庭关系问题。通过层层剖析,从最表层的青春期叛逆的女儿开始,点出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和谐的夫妻关系,然后通过妈妈和女儿,爸爸与儿子,爸爸与妈妈,妈妈与外婆,爸爸与爷爷,这样一个家庭系统的关系,将问题最深层次的原因放在读者面前,引发读者对照自省。

    《亲密关系》里说,婚姻是一个人的事。当你能够找到你自己,你能给自己赋能的时候,你就是一个有力量的人,你不再向外求,你向内修炼,你是一个本自具足的人,你是可以依靠自己的人。

    原生家庭这个系统,只是社会大系统里的一个小单元。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也是在社会这个大系统的压力下产生的,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遗世而独立,所有问题都有其来处和去处。

    我们曾经受过伤,但,我们依然有能力过好这一生。相信自己,本自具足。

    九洲芳文三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热锅上的家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eg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