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

作者: 桐州一皓 | 来源:发表于2019-08-04 11:22 被阅读68次

“赤脚医生”,一个听起来很亲切的名字,来自那个特殊年代的特定的称呼。

赤脚的意思是虽说称呼上是医生,但也得下田干活,干活就得赤脚,故名“赤脚医生”。

因为叫习惯了,以至于好多年后乡村还是把这个称呼沿用着。直到“诊所”这两个字开始普及开来的时候,人们的嘴里才似乎忘却了“赤脚”这两个字。

赤脚医生是中国卫生史上的一个特殊产物,即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也就是说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限制,没有更高技术的医务人员来到乡村,就地选拔出来的经过培训后具有普通医疗水平的农民医生。

我们村的赤脚医生有两位,一个是小塥的王医生,距我家不远,是个女医生,擅长接生,也有人主动上门去她家看些小病。我比较熟悉,很和蔼的一张脸,长得也很端庄。

另一个是大河埂上的赵医生,是个兽医,据说偶尔也能给人打个针输个液什么的,只是耳闻,不知其详。

曾经见过王医生背着个印有红十字的药箱,神色匆匆的从我们屋基墩的门前走过。那是谁家的孩子头天生病发烧了,家人已经来找过一次医生,这次是去复诊,看看烧退了没有。

赤脚医生一般看的都是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严重一点的她直接会告诉你上镇医院去。因为赤脚医生的药箱里一共就那么几样药品,几支针筒,一些医用纱布而已。

遇上给人家的孩子接生,不管是多晚,她都会跟随去找她的产妇家属一块儿过去。经济不宽裕的年代,貌似没有现在的在医院待产一说,也没有因为爱美而选择的剖腹产,正常生产的孩子需要时间的等候,王医生就静静地守候在那里,没有任何怨言。

我们村的王医生在我的眼里是一个很好的医生,一个值得尊敬的医生。

后来隔壁村的许医生,当然也是个赤脚医生,不知从哪里学到了更高的技术,还是自学成才的。在家里开起了私人诊所,并且名气是越来越大。

方圆几里都有去他家找他看病的,他看的病人就不单是小孩了,如果病人不方便行走,家属去找,他也会随你而去,声誉确实不错。

后来因为觉得家里的地方在河埂上,交通不便,索性租下了他们村里坐落在县道边的,废弃的排灌站的两间房子,作为诊室和输液等候区,挂起了诊室的招牌,这是90年代后的事情了。

后来连镇上都有人来找他看病,也是邪了门儿了。名声出去了,镇医院打算要他,他没答应,说不自由,没这儿舒服。

许医生后来不行医了,改行去做销售了,再就没听说过他的事情了。

过了些年,一些医校毕业的中专生回家开起了诊所,再后来就不允许私人开设诊所了,可以合并到村部,归村里统一管理。

现在的村诊所医生都是大专毕业的,都是坐诊,再也不用赤脚了。

脑子里的记忆不多,先写到这里吧。

相关文章

  • 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 宁波/静巧巧 赤脚医生至少配得上五个形容词 老屋老树乡村乡亲打针的医生...... 现在的赤脚医生不...

  • 家乡的回忆(节选)

    什么时候有的赤脚医生我不得而知,熟知赤脚医生还是从电影《春苗》开始的,但得益于赤脚医生却是很早的事。 ...

  • 乡村医生被克扣工资,申请劳动仲裁追回5万余元

    乡村医生,最初被称为赤脚医生。 尽管已经很多年没人再叫康丽赤脚医生了,但她心里一直把自己当成是赤脚医生对待。因为2...

  • 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至少配得上五个形容词 我在一篇故乡的文章中就写到赤脚医生: 故乡里没有妈妈故乡里有老屋有隔壁...

  • 《赤脚医生手册》—可能是有史以来拯救过最多生命的一本神奇的书

    赤脚医生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天使 《赤脚医生手册》——可能是有史以来拯救过最多生命的一本神奇的书 赤脚医生,即农村里...

  • 赤脚医生

    全贵是村里仅有的两名村医之一,另一名是前几年县人民医院医疗支援队派遣下来的年轻学生,人很老实,作为全贵的徒弟,总是...

  • 赤脚医生

    不管是贫人还是富人,最怕去的地方,就是医院。 生病很可怕,更可怕的是病急乱投医。 看见同事这几天总是愁眉苦脸,我忍...

  • 赤脚医生

    在全国各地农村的山区,都有这样一群人,走遍十里八乡,跨越千山万水,去问诊看病,收入微薄,奉献社会,媒体里的报道...

  • 赤脚医生

    小村西北的一隅,独居着一位赤脚医生。 现在城市的孩子对"赤脚医生"这个称呼相当陌生,而在二三十年前,这是个神秘而令...

  • 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一个听起来很亲切的名字,来自那个特殊年代的特定的称呼。 赤脚的意思是虽说称呼上是医生,但也得下田干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赤脚医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qw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