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周末,我的朋友晓雯邀请我去她家做客。一进她家门的时候,正看到晓雯的孩子扔了一地的玩具。晓雯一边忙着招呼我,一边弯腰收拾着孩子的玩具。可是,孩子不一会儿又故意把玩具一个个扔了出去。
晓雯好不容易把玩具收拾好后,孩子又开始画画,一张白纸只画了两笔就随手扔地上了,就这样连续扔了十几张。等到孩子不玩儿了,晓雯又开始收拾孩子扔的一张张揉捏的皱巴巴的纸。整个一上午,晓雯几乎没有休息,不停地跟在孩子后面收拾烂摊子。孩子饿了,她赶紧把食物拿到孩子旁边,孩子吃一口她喂一口。6岁的男孩子早就应该自己吃东西了,可晓雯却说:“儿子还小,我能帮忙。”
这个生活场景是多少妈妈的写照,对孩子该放手的时候,当妈妈的却在生活中继续大包大揽,从不让孩子主动收拾自己的玩具,殊不知在家务上你的勤快正在一步步“毁掉”孩子。
一、妈妈的勤快助长了孩子的惰性
世上很少有天生的懒孩子,孩子在幼年时期对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在这个重要的时期,妈妈对孩子全方面干涉,无论什么都自己去替孩子完成,孩子慢慢地就对妈妈形成了依赖。不好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的就是学习态度,凡是学习态度端正的孩子,他们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二、妈妈适时地放手,才能让孩子学会生存技能
作为80后的我们,小时候温饱都成问题,父母每天为生计奔波,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自然而然慢慢就学会了煮饭、烧菜。可如今的孩子,有几个会煮简单的泡面,做番茄炒蛋的呢?
记得在看《妈妈是超人》这档综艺节目的时候,我就特别佩服胡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胡可在节目中安排安吉叠衣服、收拾自己的房间、按照清单买菜等生活技能。安吉的表现很出乎意料,都完成了妈妈交给自己的所有家务。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这样一句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妈妈适时地放手,让孩子学会各种生存技能,才是最好的教育。
三、妈妈要学会“偷懒”
都说生活中会“偷懒”的妈妈是一位会教育的好妈妈。面对家里的家务时,妈妈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主动分担家务的意识。
曾经,我也是一位勤快的妈妈,家里的大小事都是我自己做。后来的一件事让我有了危机意识,改变了我一直以来的做法。孩子上二年级后,每次吃完饭直接就跑一边玩儿去了,根本不主动把自己的碗筷收拾干净放进厨房。当我厉声要求他,把碗筷要放进水池时,他张口就说:“不是你一直在收拾的吗?”那一刻,我才明白在家务上,自己的勤快正在一步步“毁掉”孩子。
后来我告诉儿子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主动的做家务,有好几次我故意不想干家务,儿子很主动地独自完成了。
四、正确的引导孩子才不会成为以后的“巨婴”
巨婴指的是心理停留在婴幼儿阶段的成年人,这些人容易情绪化,一旦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会激动地大哭大闹。
曾经女教师拦高铁事件就被媒体报道是巨婴行为,事后经过调查得知,这位堵高铁不让开车的女人在她所居住的小区都很有名。根据住户反映,他们一家人在乘坐电梯的时候,都不顾他人一直按住电梯开关,等一家三口都到齐了才不紧不慢地离去。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巨婴国》这本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自我破碎之人,是不会主动认错的。他们必须将任何挫败归罪于人,否则会导致自我崩塌。”
成年人的“巨婴”行为,其实就是背后从小的家庭教育造成的。家庭教育中,勤快妈妈的大包大揽,让孩子从小就没有意识到承担的能力,没有社会规则。
教育从来没有小事,小事上才彰显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这些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如此。让孩子学会做家务、分担家务,才是每个家长最应该有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