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精读猫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64264/08232d7674b89811.jpg)
18世纪初,
启蒙运动开始兴起,
对此俄国人一律毫无反应。
所以在西欧国家眼里,
那就是一群没有文化的野蛮人。
彼得一世主政后带队去法国、
英国、
荷兰等地考察,
被西方的先进文明所震撼。
尤其让他感到难堪的是手下人的表现。
逗留英国期间,
彼得一世的随从在一栋别墅里住了3个月,
等他们离开,
主人惊讶地发现,
草坪被挖开了,
窗帘被扯烂了、
家具被毁坏了,
更有甚者,
挂在墙上的家庭成员画像被俄国人当作靶子打得千疮百孔。
气坏了的主人向俄方索要巨额赔偿,
搞得彼得一世灰头土脸,
痛定思痛。
彼得一世意识到,
如果不改革,
俄罗斯只能是被人瞧不起的三流国家。
所以一回俄国,
他就锐意改革,
推行各项改革措施。
彼得一世的作风是相当强悍的,
臣民们理解的要执行,
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最显眼的举措,就是打造新首都圣彼得堡。
之前,
莫斯科一直是俄国首都。
和彼得一世认为莫斯科象征着野蛮、
落后和不思进取,
只有抛弃他,
另建新都,
才能表达彻底改革的决心。
为此,
彼得一世以西欧各国首都为参照规划圣彼得堡。
他从西欧招募建筑师、
工程师、
艺术家、
景观设计师,
力求把圣彼得堡建成原汁原味的欧洲大城市。
比如沙皇居住的东宫就属于典型的巴洛克风格,
雕刻精美、
富丽堂皇;
夏宫则以法国凡尔赛宫为范本。
彼得一世还指示夏宫的规模和景观要超越凡尔赛宫。
彼得一世把学习西欧的信念贯彻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
街道、
桥梁、
住宅、
教堂,
统统仿照西欧标准。
从1703年动工,
耗费9年光阴,
圣彼得堡终于被打造成一座彻头彻尾的欧洲城市。
俄国思想家赫尔岑后来说过一句名言,
圣彼得堡最大的特色就是综合了欧洲各大城市的特色,
你能在这里看到伦敦、
巴黎、
威尼斯、
阿姆斯特丹等都市的影子。
本书作者则指出,
彼得一世其实大有深意,
他把圣彼得堡当作全面欧化的标杆竖起来,
目的就是将俄国人改造成欧洲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贵族。
迁都圣彼得堡后,
彼得一世着手改革贵族制度。
他把贵族划分为14个等级,
并授予相应的官职,
不同等级的官职享有的特权不同。
等级越高,
权力越大,
拥有的土地和农奴也就越多,
拥有了相对独立的土地权和财产权。
俄国贵族就有了建立庄园、
过贵族生活的资本了。
但彼得一世还不放心,
他像个家长,
教这些没见过世面的熊孩子,
怎么建豪宅,
怎么在宴会上用餐,
应该拥有多少仆人,
穿什么样的衣服,
剪什么样的发型,
怎么说话,
使用什么样的社交礼仪,
总之事无巨细,
他都手把手教,
简直操碎了心。
在彼得一世的推动下,
俄国贵族迅速欧化,
而且在奢华程度上反超,
过去让欧洲老牌贵族都惊叹的欧式生活。
以沙皇最宠幸的舍列梅捷夫家族为例,
这个家族在圣彼得堡、
莫斯科都建有规模宏大的庄园,
她在圣彼得堡的豪宅因喷泉环绕,
俗称喷泉宫。
几百年间,
普希金、
阿赫玛托娃等文学大家都来住过。
舍列梅捷夫家族的生活可以说是全盘欧化的,
衣服、
实物、
乐器、
纸张一律从欧洲进口,
动不动就举办盛大晚宴,
欣赏古典音乐、
观看歌剧或者跳宫廷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俄国其他贵族紧随其后,
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华丽转身,
变得跟西欧贵族没啥两样。
这正是彼得一世希望看到的贵族打头阵,
俄国全面欧洲化,
这对俄罗斯文化产生了两个重要后果。
第一,
贵族成为俄罗斯文化最主要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这是因为贵族率先学习西欧文化,
又占有庞大的社会资源,
相对于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贵族自然就成为整个俄国最有文化的人。
所以纵观俄罗斯文化史,
唱主角的一直是贵族。
思想家赫尔岑,
文学家屠格涅夫、
托尔斯泰,
音乐家柴可夫斯基、
画家康定斯基等等。
这份名单可以一直开下去。
最后你会发现,
我们耳熟能详的文艺巨匠几乎全是贵族出身,
这是俄罗斯文化的显著特点。
再来看第二个后果,
俄国长期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
在文化交往中产生了严重的贸易逆差,
只有输入没有输出。
彼得一世的改革是抛弃传统,
全身心学习西欧,
这其中法国又最受推崇。
十八、十九世纪,
法国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
凡尔赛宫是欧洲时尚中心,
引得俄国上下全力效仿。
那时的俄国贵族自幼接受法式教育,
说一口流利的法语,
对法国文化如数家珍,
膜拜的五体投地,
可以说是精神法国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64264/44faf7a57e0a67f0.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