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观察是,热爱文字的人似乎做不到只做对自己有用有益处有价值最大化的事。适当的时刻就要自损一部分,毕竟是不这样做它们也会剥落。所以一个道学作者讲到他认为他的文字都是嚼完的甘蔗渣,是比较真切的形容,他毕竟不能说,你就像我这么做,就算你被我吸引了来找我我也不响应,就是要让你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
当人度过了自证无罪的过程回看会发现,所谓的对自己狠也挺无聊的。还是有唬人的成分。柔软也意味着可能不具有超能,柔软或许终究出离。不是某种表达出来的怨愤,最初文字在修正作者,后来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字客,开始有一种似是必然的规划……清淡需要力量,平淡是真。
是经历过高低起伏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某些提醒,对于错误也予以无限支持的空茫热血。冷血对应热血。亲爱的,并不存在敌人的,无论怎样显现在一个人的时候它都在你内部。任何的成长平台的成长,也如个体,逐步壮大。
面对他人去告解外面其实从无别人,可能会被别有用心。古朴的心需要一种护持。想起《上海王》那个归心的过程通往了寂灭,真正的无条件的爱似乎只存在于天国。或久久缄默。
又无法证明,真真正正地有点苦,对你毫无欲望才有可能将你拥有——没错是这样的,他人对我有赤裸裸的欲望,我也无感。所以对你有欲望难道不是抹杀了你这本体的存在。我的痛苦来源于我知道这些背后的奥秘。我只是尽量让寂灭的过程优美,减缓,如若不能,那就不能。
我看到的是我心的起落原本一开始就是抽象的意识流,如同奇特画风。后来慢慢地小桥流水人家,如随笔散文以及诗歌;然后才有故事小说戏剧化剧本的构成与构图。当我明确不是在同某一个体对话,心灵静美而纯白,我要我的干净不是与某个人的希求有关,只是我愿意这样于是便这样。
文似看山,也有小桥流水寂寞旅行,所有的体验都拥有价值。生命会在某个瞬间突然洞开幽深门庭,是每个个体有趣体验。昨天落下的雨很像夏夜的淅淅沥沥,呱呱落地,最后的结局都是泥牛入海,万人如海,整体性的意识需要有——个体的合一,非戏剧化显得鼓吹生产力。
是呀,都那样怎么好。
个体对于暗黑的反攻使人有平步青云的幻觉,自以为的强大,不解决问题的症核,就算把洗澡水和孩子都泼出去。一堆一块的,也是中医式样的超越疗愈。绝大部分是有用的,我们对人如此显得亏欠自己,人们对我们,我们又难受要去回报。什么也不做就像是自私。
菩萨心肠霹雳手段说的是长期历练运行的过程也是局部的片段结果。
这里面并不潜藏什么幽怨,与自己和解是有趣的,呈现相反也是同样。
是那个承受的状态,是一心的对内,自我的挥发与恢复。无意间就敲中了核心与实情——爱与怕。
回到庆山最初那句话,我什么时候能够天真以及不惧怕失去地爱你。
或许不死也可以做到,当自己不在,对方也是。实情总是简单,无人喜欢受控想要的只是简单爱。一旦到了事儿上技巧能占几分有利条件。
先发制人有用吗,后发有用吗,什么也不发就会万箭齐发中箭了吗。并不会。想象中的箭才剧毒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