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听雪

作者: 东方一任 | 来源:发表于2024-01-31 10:17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洪泽湖北部的冬天,比现在冷。河沟里的冻,白闪闪的,几寸厚,村里孩子们在上面尽情地撒欢,是冬天一景。一夜过来,晃眼的大雪,没至孩子膝盖,也不新鲜。我记忆中的故乡冬天,就是这样鲜活如画。仅有这些还不算,伴随着的还有声音。冬天还有声音?是的,这声音有父亲讲解古诗词的声音,愣是把寒冷的冬天,搅和的热乎起来。 

    洪泽湖北部农村没有通电,家家屋里都有一个大火盆,土陶做的,憨憨的,供人烤火使用。冬天到了,一家人围坐火盆烤火取暖听父亲讲关于冬的声音。

    听到谢道韫的“咏絮妙喻”。东晋谢安一家,适逢大雪纷飞,谢安指着洋洋洒洒的雪问孩子们:“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加赞赏,留下了津津乐道的典故“咏絮之才”。谢安的从曾孙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山之祖,有写雪名句:“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昼夜都看不见日月,冬夏都覆盖着霜雪。

    听到宋之问落雪似花的声音:“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诗人将庭院里的雪比喻为花,两者的相似性特征为:颜色是白色的。正是这一相似性特征使得雪在诗人的脑海中成为庭院里树枝上开的花。当然这一诗句成立的前提是花的颜色为白色。

    听到诗仙李白《冬日归旧山》中“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北风行》中“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时值寒冬,地冷谷寒,难掩诗人对雪的喜爱。比李白小十一岁的诗圣杜甫好不示弱,他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汇成冬日一曲豪壮宏伟的交响乐。

    听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的暖心之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两人相距不远,说来就来。围着红泥火炉,二人开怀畅饮,谈笑风生。雪愈大,天益晚,他们又乘兴下起围棋,刘十九就在这里留宿。晨起,白居易诗兴大发,顺手写下《刘十九同宿》:“唯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

    冬夜听雪,感受冬的清冷绝美,并为之倾倒。冬夜听雪,离不开一个“雪”字:柳宗元的《江雪》是孤寒之美,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踏雪之美,王安石的《梅花》是闻香之美,高通的《别董大》是豪情之美,卢纶的《塞下曲》是风劲之美。听张说的《幽州新岁作》,记住的是首联“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这是梅雪转换之美。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更是以两首《雪梅》流芳百世。黄庚的“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巧借“月”和“玉”两个字,把白雪晶莹、纯洁、高贵、典雅的形态神韵和缱倦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意味无穷。毛泽东最美最好的诗词当推《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冬夜听雪,听到了三分诗情、两分醉意,也听到了三分豪气、两分雅致。我们静静体味,冬的声音丰富多彩、别有风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冬夜听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jno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