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论(雅译)
续
言论并非如风吹送,
发言者纷纷有言,
只是其所言未有定论。
那算是果真有言?
还是算他未曾发言?
他们以为其言异于破壳鸟鸣,
那到底是有分辩呢?
还是无法分辩?
道如何隐蔽而有真有伪?
言论如何隐蔽而有是有非?
道如何出现而又如何不复存在?
言论如何存在而又如何不被认可?
道被小成就隐蔽了,
言论被浮华之辞隐蔽了。
所以有了儒、墨是非之辩,
他们各自是其所非,
他们各自非其所是。
若非要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则不如以空明心观照事物本质。
庄子·齐物论(原文)
夫言非吹也①,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②。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③?其以为异于鷇音④,亦有辩乎?其无辩乎⑤?道恶乎隐而有真僞⑥?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⑦?言恶乎存而不可⑧?道隐于小成⑨,言隐于荣华⑩。故有儒墨之是非⑪,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⑫。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⑬。
【注释】
①吹:风吹。
②所言者:言说之对象。
③其:犹“抑”。
④鷇(kòu)音:雏鸟刚破壳时之鸣叫。
⑤辩:别也。
⑥恶(wū):何。隐:隐藏,逃匿。
⑦存:存在。
⑧可:认可,确定。
⑨小成:相对于“大成”而言。
⑩荣华:浮华之辞。
⑪是非:是非之辩论。
⑫是其所非:肯定他所否定的。是:肯定。非:否定。王叔岷《校诠》:“儒爱有差等,墨爱无差等;儒信命,墨非命;儒重乐,墨非乐;儒厚葬,墨节葬;儒远鬼,墨明鬼,所谓‘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矣。”
⑬以:同“已”,意即“止”,“弃”。明:明了,明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