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代自由派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在《老爸》中这样写道:
老爸
你不行了,不行了
再也不行了,你这只黑鞋子
我住在里面像一只脚
住了三十年,可怜巴巴,纯洁无辜
不敢呼吸,不敢打喷嚏
普拉斯在这首诗中将对父亲和丈夫以及所有男性的愤慨和不满通通发泄出来,并希望借此彻底摆脱对男性的依赖,开始新的生活。但四个月后,普拉斯还是按捺不住痛苦和寂寞,结束了生命。
中国古代自从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就一直作为主流思想,其核心观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放眼当代社会,子女孝敬父母是基本的道德要求、人伦常理。但同时也听到好多诸如“不听父母话就是不孝”的言论,从时代的角度来看,由于父辈和子辈的年龄差距,尤其是像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许多观念上的矛盾已是不可调和,社会也急需正确的精神引导。
电影领域,李安导演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阐述了当代父亲和子女之间的亲情和矛盾,其系统性和深刻性,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
拍摄父亲三部曲之前,李安大学毕业之后在家赋闲六年,做家务带孩子,经济来源也主要靠妻子。父亲三部曲的大背景是九十年代初期的台湾和美国,92年处女作《推手》李安开始在影坛崭露头角,93年《喜宴》荣获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以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94年《饮食男女》提名最佳奥斯卡外语片。
《推手》中,郎雄饰演的父亲是太极拳高手,退休后被独生子接到美国生活。本以为可以安享晚年,但语言不通,和儿媳妇又矛盾重重,最后只能搬离儿子的家庭,独自生活。
这部电影作为父亲三部曲的开头,李安就把曾经是一个整体的父子分割开来,父亲和儿子有各自的观念和生活,矛盾不可调和。电影中有一个场景是:父亲离开儿子的家庭后去餐馆洗盘子,由于年纪大手脚慢,要被老板炒鱿鱼,但老人家表示自己能洗快,只是一开始不熟悉,并和老板发生争执。一怒之下,老板下令动手,可不论是多少个员工甚至是专业打手一起上,老爷子都站在那里纹丝不动,直到警察出现才带走人。
而李安通过这个场景是否也想表明:传统社会的父权是如此牢固,通常的社会力量甚至是流氓都无法撼动它,或许只有依靠现代社会文明而完善的制度才有希望。
《喜宴》中,生活在美国的儿子是同性恋,但年迈的父母为了能尽早抱孙子,三番四次逼婚。为了瞒过父母,儿子选择和一位女房客假结婚,父母来到美国后,为儿子举行了盛大的结婚仪式。之后女房客意外怀上孩子,儿子也袒露了自己的性倾向,而父母为了家庭的颜面和传宗接代,无言接受了这一事实。
电影结尾的场景耐人寻味:曾经是军人的父亲,在回国的机场接受检查时,主动高高举起双手。这一战场上投降的举动是否也意味着传统的父权向现代社会的屈服。
《饮食男女》中,父亲和三个女儿生活在一间老房子里。虽性格迥异,学习工作也不尽相同,但女儿们个个长相漂亮,待嫁闺中。所以电影一开始就摆出了问题:哪个女儿将最终陪伴在父亲身边?随着大女儿和小女儿相继找到男朋友搬离老房子,最不安分的二女儿却准备陪父亲终老,但电影最后父亲也找了一个比自己小三十岁的女伴并搬离家庭。
这部电影对于人性的刻画非常深刻,深刻到让人无助,以至于看到年轻的女伴怀着父亲的孩子时,虽觉得荒诞,但更多的是合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在欲望面前,父亲的形象被击得粉碎。
父亲三部曲中,李安在影像的世界里将父亲的形象逐渐孤立,推倒,击碎,但观众并不会有任何脱离束缚的快感。父亲失败了,可矛盾依然在那里,儿女获得了自由,曾经的亲情也付之一炬。
在这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该何去何从?或许正如李安说得:东方和西方、古代和现代,矛盾一直都在,不要试图去调和,只能去适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