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绑定了明天的人,很难再回到今天,很难回到属于今天,甚至是昨天的城市。
在中国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出生的家庭,不算贫困,却又达不到小康,妥帖是个工薪家庭;
他们从小努力学习,成绩优秀,却始终不属于最拔尖的学生,妥帖是个一本大学生,运气好的,进入了211或985;
进入社会后,他们依然保持着学生时代的良好习惯,努力工作,勤勤恳恳,却由于没有出色的长板,妥帖是个认真的员工,运气好的,成为了中层管理者。
这样一群人,凭借着自己的奋斗,多数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没有大富大贵,却也超越了他们的父辈。
每个国家的中流砥柱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中产阶级。而他们,属于这个国家中流砥柱的一部分,可能是最大的一部分——中一代,中产阶级的第一代。
中一代是这个国家最拼命、最好强,却也是最无所适从的一群人。
他们经历过苦日子
那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下岗潮,他们父辈中的大多数不幸遭此难处,本以为的终生铁饭碗,不曾想却人在中年时莫名其妙地掉了。于是,他们本就算不上小康的生活,又添加了一层挥散不去的阴霾。运气好的,父辈们很快再就业;其他的,也就对生活习以为常了。
他们的青春在奋斗中度过
由于家庭条件不够殷实,他们深知道,靠父母是无法给予自己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的,一切都得靠自己。于是他们不敢轻易挥霍青春,每一分一秒都是那么重要,可能再多一分,他们在高考中的名次就能再高几百名,也就有更大的可能性进入更优秀的大学。
但同时,由于家庭条件又不至于贫困,他们也深知道,自己并不需要承担支撑整个家庭的重任。于是他们敢于追逐心中的梦想,他们的奋斗每取得一份成果,都足以激励他们向往更伟大的目标。
他们理想远大
大学是他们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他们终于考上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大学,可能不是他们梦寐以求的那个,但足以让他们自己满意,足以让他们的父辈满意。于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远离家乡,来到那所大城市中的重点大学。
大学里的他们还是很努力,但已卸下青春的包袱,本就向往梦想的他们有了更多机会去接触新鲜的人、新鲜的事、新鲜的一切,于是大学成了他们迈向梦想的第一级阶梯。
他们百受折腾
大城市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也意味着更复杂的社会;重点大学意味着更丰富的资源,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而出身于朴实家境的他们,从一开始,就注定只能成为这场竞逐梦想的比赛的参与者。
他们的确比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们优秀,却也因此比那些孩子们缺失了一份纯粹。这种优秀让他们失去了抛诸一切一往无前的魄力,于是总会在某些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他们也的确不如那些殷实家庭的孩子们,而这种不如,就只能通过努力去弥补了。当那些孩子们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时,他们却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那些孩子们领略世界的别样之美时,他们却可能“连通过网络探索世界”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们必须抓住为数不多的“别人正在玩耍”的时间来“武装自己”。这种不如,可能并不是单纯的努力就能弥补的。
他们在磨难中历练自我
大学生活是他们的一剂强心针。他们逐渐看清了社会的一些法则——比下有余的他们可以更胸有成竹地竞逐梦想,比上不足的他们清楚地知道努力的天花板有多高。于是,社会成了他们人生的第二道分水岭。
他们中的一部分终究离开了家乡,去往一线大城市去竞逐心中的梦想。无疑,选择这种生活是需要勇气的。他们凭借着多年来的努力,和较为优秀的教育背景,为自己赢得了在这座汇聚全国最优秀人才的城市立足的底气。
他们以为自己做好了应对一切困难的准备,于是按部就班地主动承担责任,因为他们深知道,责任越大,需要的能力就越大,这些他们在大学就已经经历过。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接下来的挑战远不是他们当初设想的那么简单,迎接他们的,将会在悄无声息中改变他们的一切。
说来也巧,我的经历,貌似和“中一代”们,有极大的相似。
另 猪的独白
“中一代”,恕我胆大妄为,应该是我发明的一个词语吧。他们不同于富一代,没有那么励志传奇的经历,以至于无法成为一碗可口的鸡汤;他们又不同于穷一代,没有那么惨绝人寰的故事,以至于无法让人们留下一滴感动的泪水。
但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大多数,就像你我,就是你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