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任画,不懂军事
曹真、夏侯尚等围朱然於江陵,又分据中州,瑾以大兵为之救援。瑾性弘缓,推道理,任计画,无应卒倚伏之术,兵久不解。
——《吴录》
权将诸葛瑾与尚军对江,瑾渡入江中渚,而分水军于江中。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馀人,於下流潜渡,攻瑾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
——《三国志 · 夏侯尚传》
吴将诸葛瑾、张霸等寇襄阳,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讨破之,斩霸。
——《三国志 · 明帝纪》
诸葛瑾无疑是名出色的谏官,但上文提到,其他的实际能力就不敢恭唯了。首先,诸葛瑾作为一名文职人员,在治理地方内政上是近乎没有传记的,也就是说没有负责过内政。其次,我们再看看诸葛瑾的履历,竟然是以武职为主,尤其在后期,更是指挥过多次军事行动,那么我们主要考较诸葛瑾事功的,还是他的军事能力。
诸葛瑾是在黄武元年(公元222年)被封为左将军,督守公安,从此开始了他的武官生涯,也是从一名谏官转为握有实权的大臣(为何有如此突变则将在下一段中详述)。刘备彝陵大败之后,孙权便不再听命于曹丕,曹丕派遣三路军队夹击东吴,其中一路便是由夏侯尚和曹真一同进攻朱然所防守的江陵,而督守公安的诸葛瑾自然是责无旁贷地前往救援。《吴录》就在此战中评论诸葛瑾性格“弘缓”,还像劝谏孙权那样推演道理,制订计划,而无实际用兵战术,于是围攻江陵的魏军久久未解。幸好还是东吴十二虎臣之一的潘璋在上游造水城威慑魏军,诸葛瑾配合他进攻浮桥,这才打退魏军。然而这场战役并不仅是这样,上述只是《吴录》一家之言,根据《三国志》,诸葛瑾在解围时和夏侯尚夹江相对,诸葛瑾陆军进入江中心的小岛,而用水军在江周围绕防卫,而夏侯尚则在晚上率领装满膏油的船,由江水的下游逆流而上对吴军发动火攻,水陆两栖夹攻,令诸葛瑾也尝尝当年曹操的痛,结果诸葛瑾的军队大败。幸好后来潘璋根据地理环境及时作出调整,趁水涨到上游筑城并作势烧浮桥,才使夏侯尚退兵。此战中,诸葛瑾虽有一败,但有个好同伴潘璋,才得以整体战役获胜,沾了十二虎臣的光。
接下来诸葛瑾遇上他弟弟生平第一大敌司马懿以及五子良将的徐晃。孙权趁着曹丕刚死,料其内部不稳定,便想捞点好处,派诸葛瑾率领张霸北上进攻襄阳,结果被司马懿和徐晃狠狠击败,部将张霸被杀。也是,一位是令弟弟诸葛亮也头痛不已的三国终结者,一位是五子良将之一,连威镇华夏的关云长也败于其手的古代周亚夫,诸葛瑾遇到这么厉害的对手,真是不败也难。这次战役并没有使孙权对他失望,反而在两三年后孙权登基称帝时,诸葛瑾就任大将军。
几年后,弟弟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这次东吴大规模响应,这次除了诸葛瑾自己,还有孙权、孙韶、张承(张昭长子)和陆逊也一同出战,这次又是无功而返。可能因为此战与诸葛亮息息相关,《三国演义》对此有较为详细的描述,说是曹睿用了满宠的战术,用火计击败诸葛瑾,陆逊欲和孙权前后夹击魏军,信使却被抓获,陆逊知道后欲退却进,非常休闲地种植食物,诸葛瑾见了急坏,陆逊便将其计策告知诸葛瑾,诈向前用兵,使曹睿不敢轻动,然后主力安然撤退。演义的这场战役,前半部诸葛瑾被火攻击败显然是将之前与夏侯尚的战斗移植至此,后半部陆逊种豆射戏、欲退却进,则是两年后他与诸葛瑾进攻襄阳的故事,那名信使还有名有姓,叫做韩扁,由于这两场战役与蜀汉一方关系不大,演义便将其糅合到公元234年的战役中。
诸葛亮与司马懿可谓宿敌,哥哥诸葛瑾也常常遇上司马懿,五次战斗有两次的对手是他。在吴赤乌四年(公元241年),诸葛瑾与步骘进攻柤中,再次遇上司马懿,这次司马懿在朝堂之上已经将远方的战情看得一清二楚,料定吴军因为天气暑湿,无法持久,便一鼓作气将吴军击败,这次吴军损失过万。
兄弟相会,退无私交
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
——《三国志 · 诸葛瑾传》
刘后以庸蜀为关河,荆楚为维翰,关羽扬兵沔、汉,志陵上国,虽匡主定霸,功未可必,要为威声远震,有其经略。孙权潜包祸心,助魏除害,是为翦宗子勤王之师,行曹公移都之计,拯汉之规,於兹而止。义旗所指,宜其在孙氏矣。瑾以大义责备,答之何患无辞;且备、羽相与,有若四体,股肱横亏,愤痛已深,岂此奢阔之书所能回驻哉!载之於篇,实为辞章之费。
——裴松之
玄德昔遣孔明至吴,孤尝语子瑜曰:“卿与孔明同产,且弟随兄,於义为顺,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从卿者,孤当以书解玄德,意自随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以失身於人,委质定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其言足贯神明。
——孙权
诸葛瑾在《三国演义》中出场最多的是作为东吴使者,负责对蜀汉一方的外交事宜,因此《三国杀》中他有此称号。这也是因为和诸葛亮的兄弟关系,要不然,诸葛瑾还未必会担任这个职务,毕竟诸葛瑾还只是谏官一名,外交才能未有很深刻的体现。而事实上,诸葛瑾参与了两次对蜀汉的外交,一次是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时,孙刘差点在荆州会战,刘备已经从川中冲了出来和关羽会合,却因曹操进攻张鲁,北大门危险,便以襄水为界,割了三郡给孙权,孙刘再次修好,诸葛瑾是负责通好的,这次他一如既往地十分谨慎,与诸葛亮都在公众场合会面,绝不私下相聚。
另一次就是孙刘交恶,刘备发动大军来进攻的时候,诸葛瑾并没有像《三国演义》那样亲身前往刘备营中,而仅仅只是去了书信。裴松之曾说信中内容一点说服力也没有,网上有学者观点说诸葛瑾说和是表面,实则欲表明个人立场。当时由于诸葛瑾身处江陵,与敌军接壤,加上其为诸葛亮兄长的身份,许多吴人便背后和孙权说诸葛瑾通敌,流言甚多,逼得孙权公开表态信任诸葛瑾,陆逊也为其做担保,在这个节骨眼上,诸葛瑾给刘备去信,是个很好的选择。
笔者对这个观点深以为然,而且还发现,诸葛瑾是跟随吕蒙一起进攻荆州并杀死关羽的,站在刘备立场,怎么会听从诸葛瑾之言,再观其文中内容,和赵云说的差别不大,实在不是为了说服刘备,而是为了澄清自己而已,可见诸葛瑾文治武功事迹不多,这方面倒是十分厉害的!顺便一提,诸葛瑾就是这时候受封为左将军,开始操有实权的。
早在赤壁战时,孙权也曾希望趁诸葛亮前来作说客之际,让诸葛瑾将诸葛亮挖过来,不过诸葛瑾就拒绝了,同样地,诸葛瑾还是运用了将心比心的方法,用自己作为例子婉转拒绝了孙权。诸葛瑾和诸葛亮就是这么秉公的,互相不会算计对方,在君为君,行事端正。因此孙权对于诸葛瑾的拒绝丝毫没有生气,反而在彝陵之战拿出来说服大家,表明自己对诸葛瑾的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