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论陈寅恪》读后小记

作者: 冰麝 | 来源:发表于2018-01-06 07:41 被阅读35次

一直在踌躇是否写这篇小记,好久不敢动笔。毕竟我看的书少,就这样谈论这个大论题有些不自量力,因此写在开始,这只是以管窥豹,一点浅见,如有得罪,万望勿怪。

既读过陈寅恪大师的《魏晋南北朝史讲演稿》,又读了钱穆大师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此二人为同时期公认的历史大师,均位列“史学四大家”之中,但他们从论述历史的基本立场到论述方式都完全不同,这两人之间难道没有任何交集吗?在读过项念东写的《钱穆论陈寅恪:一场并未公开的学术争论》中,或许能依稀窥得一些信息。至少从这篇论述中可得到印证,看来钱陈二人在学术上应该确有不同见解了。我想,就《魏晋南北朝史演讲稿》与《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两本书,结合《钱穆论陈寅恪》,就二人在学术上的不同阐述如下:

第一,陈钱二人从立论的基础就开始不同了。陈大师更像是自己所写的非儒派,而钱大师则是典型的儒家代表。就像陈大师在自己的论述中明白表示过的,儒家和非儒们自古就互不相容。看来这种趋势在陈钱二人身上得到了延续。只是古代两个势力之间可以真刀真枪地动武,而如今,作为史学大家的两位文人,只能打打嘴仗,斗斗文字了。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大概也和二人的观念不同有关系吧:陈寅恪遵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立论行文受西方影响更深,似乎更倾向于古代的法家观点;而钱穆则是信奉儒家,更多秉承历史一贯的思路。

第二,陈钱二人在论述各自观点的方式上也不尽相同。就像刚才所述,陈寅恪的思路似乎更多受到西方的影响,写出的讲稿罗列所有引证和论据,或者说是参考文献。因此,陈大师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表述,更像是在写一篇科学论文,而不是对历史的论述。但因为其引证论据都列在文中,观点叙述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不免受到影响。而钱大师的行文更具中国古代特色,观点鲜明,论证紧随论点,行文中没有引证或或论据的堆砌,因此行文更加流畅,连贯性更好,不至使读者产生全文被大量论据切成了豆腐块的感觉。当然,我并不是说钱大师的论述没有依据,若要是没有依据,钱大师也不可能写出这些不朽之作了。这种论述方式的不同在《钱穆论陈寅恪》这篇论述中也有提及,钱大师隐晦地表达对陈大师的不认可。在该论述中,甚至还有钱钟书先生对陈大师行文不够流畅的叙述。

第三,陈钱二人对相同的历史得出的观点不同。这当然是注定的。如果从开始的立论都完全不同,那么思考的结果与形成的理论自然完全不同了。在陈寅恪的《魏晋南北朝史演讲稿》中,陈大师似乎更支持非儒家的观点和立场,认为儒家奢侈之风太过,对人才的选拔并不是唯才是举。而钱大师则认为自汉朝以来的制度一直很好,很开明,人才的挑选也是科学的,有先进性的。

当然,从《钱穆论陈寅恪》的论述中,我相信二人还是惺惺相惜的,只是在学术观点上歧见与争论而已。这是我目前对于陈寅恪与钱穆两位大师在历史学术观点不同的浅见,若有不当,还往指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钱穆论陈寅恪》读后小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ie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