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那年,她正值豆蔻年华。
她叫碧儿,家住在小城湖州。
农历三月,杨柳依依,莺歌婉转。城中那百亩桃花,朵朵明媚动人。树树桃花,明艳了小城的早晨,也明艳了那一湖春水。
醉人的春色,哪个女孩子不爱呢?
那天闲来无事,她便要阿妈一同去游春。
(二)
那年,他已而立,事业小成。
他是杜牧,时为宣城幕僚。
早闻湖州美女如云,他不惜鞍马劳顿,择日出游湖州。
湖州刺史崔君仰慕他的才华,设宴款待。同时选来当时常州名妓美女,供他挑选。
看过一众女子,杜牧淡淡地说:“虽有姿色几分,然脂粉气太浓,非吾所爱。”
再看那一湖春色,柳如烟,花如霞,湖水旖旎,燕子斜飞。
他心血来潮:“大人,何不竞渡于此,令州人俱来观之。吾与汝且游且赏,方不负此春光矣。”
崔曰:“妙哉,吾即刻差人行之。”
(三)
“阿妈阿妈,快,前面湖中好不热闹!”碧儿兴奋地喊起来。
只见前方湖中,杨柳林间,湖畔又传来阵阵鼓声。湖上一只只竞渡之船,轻快似箭,嗖嗖地前行。
碧儿拉着阿妈,挤到湖岸边,水灵灵的双眸,映着湖水,映着湖中的舟儿。人群中的她清丽出众,天真快乐。
转眼已过了大半晌,日渐西斜。
船上,杜牧和崔大人且游且赏,这多半日过得还算逍遥。只不过,竟没有一个女子入得了他的眼。
正觉失落之时,他的目光定格在一个淡绿衣裙的女孩身上: “崔大人您看,岸上谁家女孩,竟生得如此脱俗可爱?”她凝视着姑娘,头也不回,手朝那方指点。
只见那女子肤色如雪,明眸流转间似碧波荡漾,这眼神,一看便印在心里。
她身着一袭素雅的淡绿衣裙,笑靥纯净如三月的梨花。女孩身边有一位约摸三十多岁的妇女,大概是女孩的阿妈。
(四)
碧儿和阿妈应邀来到船上。
“碧儿清纯,容颜可爱,我甚怜爱,如今碧儿年龄尚小,吾欲以十年为期,待十年后,我必来湖州为郡守,娶碧儿为妻。”
年少的碧儿,只静静听着,不言不语的她内心有些许慌乱,眼前的一切如梦。怎么一日间,那人竟许下自己的未来?
“你说的是真的?如果你不来呢?”碧儿妈说。
“岂敢岂敢。如若不来,婚约解除,碧儿可嫁与他人矣。”
杜牧下重金为聘礼,碧儿母女心中不知是喜是忧。
他离开湖州后,时时想起那清丽脱俗的女子——碧儿。
多年来,杜从小官逐渐升职,辗转黄州、池州、睦州多地为太守。然造化弄人,十几年来他却迟迟未能任湖州太守。
(五)
终于,他官至湖州太守。
而今,距当年那个承诺已经十四年矣。
十四年过去了,那春日,那湖水,那桃花,那女孩常显现在他的脑海里,不忘。
桃花依旧笑春风,当年那明眸皓齿的碧儿,现在应该出落得更加美丽吧?
他一路想着,一路念着,一路盼着。
“铛——铛——”敲门间,他心中有一丝不安,也有一丝幸福,想象着碧儿姑娘楚楚动人的模样。
不曾想迎接他的,竟是一个老妇人。
“您是?”老妇人问。
“哦!想起来了,是杜大人!大人怎么才来?碧儿她,她早已嫁人了。”
“你说什么?”他心中隐隐作痛:怎么可能?十四年来,吾日日盼着此刻。“碧儿为何不守婚约,却嫁与他人?”他凄楚地问。
“是您不守承诺在先。既许十年为期,承诺十年一定来迎娶碧儿,我们苦苦等待十年,为何十年后你并未前来?”老妇人言语之间,毫不客气。“没办法,等不到你,碧儿已嫁与他人,算来现在也有三年了,她现在是两个孩子的阿妈。”
“怎么,怎么会这样?”他怔住了。
哎,也罢,也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该怪谁呢?
昔日清纯的碧儿,如今已为妻为母,而我也已是不惑。
人生在世呵,如闪电,如荷露。缘分,缘分,总是擦肩而过。
(六)
伤心惆怅之余,他作诗以自慰: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城中风起,吹皱湖水,吹落桃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