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十天云南徒步生存指南,海量照片记录真实细节

作者: 桃子_Sharon | 来源:发表于2018-01-20 07:55 被阅读74次

2014年9月,我大三,参加了学校的交换项目,赴英国伯明翰大学交流学习了一年。2015年暑假回到国内。当时很迷茫,发现身边的同学读研、出国或是就业都定下了方向。我感到很焦虑,迫切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个“最正确”的选择,但又不知该何去何从。

某天和Tomas聊天,他来自捷克的布拉格,在伯明翰大学读计算机博士。

我那时每周教教他汉语,很快就成了朋友。

他告诉我,8月要和另外4位布拉格的博士好友到中国云南徒步

“捷克五疯”和镜头后的我于云南街头席地就餐,绿色是Tomas。当时已经从山里出来了,他们沿街买了些点心和小吃,大家席地而坐解决了午餐

这个消息一下点燃了我的热情。我跑去离学校最近的商场买了登山包、登山鞋(当时完全没有任何登山的概念,也不知道究竟需要什么,只是简单搜索了一下,导致连条防水的裤子也没带)又找我舅舅借了个睡袋快递过来,装上简单几件衣物,全凭着一腔热血和害死猫的好奇心,买了张机票,就这么从八月初的北京飞到了云南。

这是我到达昆明的第一天,大家在街上茫茫然,商量去下一个城市的路线。因为他们不会中文,我需要全权充当起翻译,但不得不说,他们的认路、导航能力是一流的。在我到达昆明和他们汇合之前,他们已经一路从香港、深圳、广西游历过来,还有了人生中第一次在中国火车硬座上过夜的体验(后来他们再也不敢坐硬座了),印象之深刻可想而知,体力耐力也可见一斑

我们一行在云南历时10天,走过了昆明、大理、丽江。我们用了整整4天翻越了海拔4200米的玉龙山脉的一支。山里几乎没有路也没有人,只在一开始入山时看见一个彝族村庄。

山里一天会不定时下很多场雨,不下雨时也总是阴阴沉沉。虽然我穿了登山鞋,但也只能在最初抵御一些雨水,一旦遇到瀑布需要涉水过河的情况登山鞋也毫无招架之力地沦陷了。到最后两天,我只能穿着全湿的袜子鞋子行进。

再防水的鞋也会湿

下雨的时候就得披着这么个大雨衣继续行进,都成了企鹅,很不方便但倒是可以保点暖。我没经验自己没带雨衣,进山之前在昆明的时候下雨,他们给我买了一件,否则在山里可要遭殃了

                                                                关于住

整整10天,除了进山第一天意外留宿在山脚彝族村民院中的棚下,其余9天,不论城市还是深山,一律睡帐篷

很多时候因为下雨,即使大家尽力在短时间内搭起帐篷,还是免不了雨水的侵入,除了最开始一两夜,几乎都是躺在湿漉漉的睡袋中的。

还得听着豆大的雨点砸在帐篷上,半夜也会偶尔被雷声吵醒。

我们总共6个人,俩帐篷,3人共享一个。欧洲人的体味大家是知道的,再加上每天大量出汗,大家可以稍稍自行脑补一下帐篷里的...气味...

进山第一天留宿的村民院子,我们就睡在这个棚子下面 

并排睡睡袋,夜里真的超级超级冷,我叠加穿上了自己的所有短袖长袖T恤,然并卵。后来头巾哥借给我他的专业保暖内衣,让我贴身穿着,衣服是一种很薄很薄的材质,据说能和皮肤摩擦产生热量,所以能够暖和些,右二蓝色是我

清晨起床后乱草丛中拆帐篷准备上路,这是进山前还在城市里的时候。前一天晚上,我们在倾盆大雨里行进,最后找到这个可以搭帐篷的地方,是城市偏僻出的一大块凹陷地,黑灯瞎火、杂草丛生,给我的第一印象简直就是一片垃圾填埋厂,内心非常崩溃

这是在山里了,天黑前我们在山里找到了这块平地可以用来搭建帐篷

可以看到红色的小切菜板和放汽油的小瓶子和煮粥的小锅。天气太冷,勉强留在睡袋里取暖不想出来,但其实睡袋也是潮的

刷牙中的肌肉哥向你投来魅惑的眼神,他的名字听起来特别像muscle(肌肉), 又酷爱戴头巾,可以叫“肌肉哥”或“头巾哥”

起床后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了,清晨雾气很大

虽说是8月,但山里宛如秋冬,大家都把衣服全数穿上,裹得紧紧的,但还是很冷

这样小小的帐篷可是要挤下三个人

                                                              关于吃

如何在山里解决吃饭的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会好奇,这伙捷克友人采用的方案实在令我大吃了一惊。我们进山之前去了趟超市,我和一个人负责在门口看管大家巨大的背包,其余四人进入超市采购进山的食物,等他们出来,竟然抬出了一袋5公斤的大米!要知道这可是得一路背着登山啊!

此后的登山途中,这袋大米就结结实实地压在捷克老兄健硕的虎躯之上。这位老兄的名字听起来特别像中文的“辣椒”,所以每次我叫他名字总觉得很搞笑。

想像一下背着这袋大米和满桶水长途跋涉的“辣椒”体力有多好

神一样的背影 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

除此之外,我们的所有食物就是十几包压缩饼干和一些水果干肉干。

早上6点多起床后,我们用一路带着的一小罐汽油作为燃料和一口小锅煮白米粥,放入肉干就是咸粥,放入水果干就是甜粥。晚上山里天黑早,为保安全,我们会在5、6点天黑前选址安营扎寨,然后和早上一样,点火煮粥。真就全靠这袋大米,我们解决了每日的早餐和晚餐。

当时的脸还是正常肤色。

图为结束第一天露营后的早餐,还没进山,在城市里找了个偏僻小山坡露营。这是我的第一次露营,当时我的内心其实是崩溃的,内心的声音是“这地方也能住?!”熟不知此后的每一天都在刷新我的下限

我们每天早晨7点左右出发,傍晚5点左右扎帐篷结束行进,中间会根据每天的体力消耗程度进行不定时的间隔休息,大约每2、3个小时休息20多分钟,休息期间有时不吃东西,有时吃些压缩饼干补充体力,午饭也就是多吃几块压缩饼干,以便迅速补充体力。

休息的时候整个人都累呆滞了

我记得我们带的压缩饼干貌似总共有那么两三种口味,吃了整四天,虽然吃腻了但又急需补充体力,所以每吃一次都是痛并快乐着。这也是我第一次吃压缩饼干,我想以后不论再在哪里吃到压缩饼干,我都会回忆起和他们一起徒步的日子                    

                                                             关于喝水

因为我们一进山便是整整4天,所以想要在一开始就携带足够的饮用水是不可能的。水喝完后,我们就用两三个空塑料桶装山里的泉水,然后用一个紫外线的给水杀菌净化的小工具把水简单净化消毒,用于饮用。

灌满水消毒后可饮用

                                                            上山 & 下山

上山对体力消耗大,常常需要手脚并用,在密密麻麻的树丛中摸索出一条路来。

与茂密的植被纠缠。

行路难。

常常遇到河流瀑布,或是一侧悬空的狭窄小道,就需要团队协作。

遇到一侧悬空的窄道,就由两人先行通过,然后将余下人的背包传递过去,方便其他的人轻装上阵,否则路太窄,背包又重,很怕失去平衡。

由于石头特别湿滑,每一步都要格外小心。过河的时候,有时需要身手最敏捷的队友先试探找出河里最易落脚的石头,等他们行至河流中段后,接应剩下的队友通过。

此时的我已经有高原红了

“上山容易下山难”,我真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

记得当我们终于登顶的那一天,山顶大雾弥漫,风很大,放眼望去只有被长期风化的棱角分明的灰色石块。山顶有曾经登顶的前人堆起的小石堆,我们也每人放了一块上去,作为登顶的纪念,稍作停留后便准备下山。

山顶巨冷风巨大,我差不多也快石化在上面了

山顶目之所及皆为嶙峋怪石,风大雾大。

山顶只有窄窄一线

上山的路虽然陡峭,但心中有着对登顶的盼望,只需一鼓作气,奋力攀登,可等到下山时,我再面对这陡峭的山体,竟害怕到根本无法迈步。最后,只能在队友的不断鼓励中,牵着队友的手一点点往下挪步。

幸运的是山雾尤其大,导致能见度很低,他们都在为下山途中不能欣赏美景而感到可惜,只有我窃喜多亏有这大雾帮我壮了胆。

令我最为惧怕的下山

还好下山遇大雾,能见度不高,如果看得清我可能完全没胆移动脚步,现在看照片我依然心有余悸。

涉水而行 山间雾气中行进的我们

我是如何从这个陡坡下来的我至今记忆犹新。谁也帮不了谁,只能靠自己。坡实在太陡,刚开始我抓着旁边的树枝往下走,但速度很慢而且树枝特细所以依然很不稳很吓人,后来我自创了种方法,直接坐在地上蹭下来,这样重心低且摩擦力大,他们对我这方法也是服气的

但由于下过雨,所以从坡上下来以后我整条裤子后面全湿透而且蹭满了泥,巨难受。但当时终于松了一口气的轻松感和战胜恐惧的成就感依然压倒从裤子从外湿到内的不适感,有种任务达成,通关成功的感觉

                                                              摩擦 & 冲突

登山徒步需要专业的经验技能和团队合作,但意外状况时常发生,团队间也难免产生摩擦。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上山途中,当时天已经快黑了,天气也不好,其中一名队友认为可以结束今天的行进,就近尽快安营扎寨。但另外两名队友却认为还有时间,可以再向上攀登一段,并且能在上面找到更适宜搭帐篷的场地。双方都坚持己见,但最终少数服从多数,我们决定再向上爬一段。

当时大家的体力都几乎接近极限,拼尽全力又走了将近半小时后却发现由于对于GPS地形图的判断失误,眼前只有嶙峋的碎石,并没有适合落脚的地形。这时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而且下起了雨,路面湿滑,气温也骤降,大家不得不原路返回,拼了命赶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又回到了之前起争执的地方。虽然有惊无险,但每个人却也都饥寒交迫、疲惫不堪。

这个像大哥大一样的东西就是我们用来定位和查看判断地形的 8月的大山好冷啊

                                                               奇妙经历

这是我第一次用这样的方式旅行,强度和艰苦程度完全超出我的想象。几乎每天都会有想放弃的时候,但每一次却也都在同队友的谈笑间再次鼓起勇气。

一路上我看着身边这群伙伴,他们每个人都承担了很大负重,一路定位导航,常常要先行一段勘察地形然后折返带领其他的人,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搭起帐篷、生火煮饭。这样的耐力、生存能力和绝不轻易放弃的精神让我受益匪浅。

每个人都驼着巨大的背包行进,我的包里还都只是自己的睡袋衣物,即便如此,我都还要一路不停靠调解背包肩带长度变换肩部受力点,他们则要承担食物、水、帐篷、锅等负重。

我自己的裤子在山里的第一天就全被雨水和泥巴搞得没法穿了,身上这条是Tomas的。突然发现“肌肉哥”的混搭风甚是时尚啊!Tomas这姿势也甚为娇俏。

短短10天的徒步,也让我和他们从陌生人成为朋友。大家一起讨论路线、克服困难,介绍各自国家的风土人情,探讨文化差异,我也一路充当他们的翻译,向他们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情怀。

大家不仅共患难,也共同经历了各种奇妙的事我们曾受到彝族村民的热情款待,参加了村中女孩的升学宴。也曾因太晚看不清,误把帐篷搭到了监狱旁,结果被巡逻警察发现,在警察的探照灯下一个个钻出帐篷,当我解释清楚状况后,好心的警察开车在雨夜中将我们送到安全地带...

盛情邀请我们做客的山脚下的彝族村寨,其实特别小,只有那么几间平方,下了雨之后全是泥泞

彝族村寨里的孩子们,村里的大人孩子都没见过外国人,所以我们经过时孩子们全都聚到门口围观,之后大人们便盛情邀请我们入内,用美食美酒款待我们

村长和村民们借着酒劲一个劲儿地致欢迎词,让我给他们翻译,怕我们吃不好,菜加了一遍又一遍,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彝族人的热情好客

抱孩子的女孩和我年纪相仿,已经结婚生子 村子四周的景色

他俩准备为盛情款待我们的彝族村民们表演个节目,形同杂技般的某种瑜伽,在如此高强度的徒步过程中还有这么好的体力。

                                                               献给朋友

当行程结束,我返回北京。再次置身都市,会有一种不真实的穿越感。

我至今还记得当我顶着晒得黑里透红的脸,穿着挂着泥巴卷着裤脚的Tomas的肥大的防水运动裤,踩着泥巴干了一层又一层的登山鞋,背着登山包靠在北京回五道口的地铁里,所有人无一例外地投来诧异的目光。

山里山外,两个世界。

细细品味这趟徒步之旅,攀山徒步的过程让我领悟到关注目标,找到并依靠正确方法,并在过程中不断坚持以及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从他们让我看到,如何真正爱一件事,真正用心去感受。

虽然有队友的帮助,但绝大部分时间你需要自我激励,每一步都需要自己拿出强大的毅力与信心。太多时候,我在永无休止的攀爬途中无比疲惫,在遇到湍急的河流瀑布、狭窄小道时心惊肉跳,但每一次我都在心里说服自己,鼓励自己,“再坚持一下,再勇敢一次!”

可能成长也是如此,就在这样一次次面对未知,但却一次次选择勇往直前、战胜恐惧的过程中,我们实现了自我的成长和超越。

前几天看到百度总裁张亚勤毕业寄语中的一句话,一直留在心里,“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你的选择;没有最完美的人生,只有你的人生”。希望我们都能永远葆有好奇心、爱和勇气,去探索未知的自己和这个世界。

相关文章

  • 六人十天云南徒步生存指南,海量照片记录真实细节

    2014年9月,我大三,参加了学校的交换项目,赴英国伯明翰大学交流学习了一年。2015年暑假回到国内。当时很迷茫,...

  • 遇见未知的幸运

    记录 18.03.17-03.18 天竺山10K徒步-晋江三山徒步越野 首探海沧天竺山 同事六人,晨起6点,从公司...

  • 云南暴走,记录细节

    这次旅行,十天,又短又长,毕业旅行就是要(大笑小蜂)(大笑小蜂)(大笑小蜂)。 我听说云南是个有洱海,有古镇,有少...

  • 云南游记录二:宝山石头城及周边

    2014年夏游云南 (二) (前篇云南游记录一:雨崩徒步及香格里拉) 8/7/14: 今天早上我们很早起来到屋顶想...

  • 经验之谈 ---- 户外徒步生存指南

    我的太平洋山脊小道游记 太平洋山脊小道,英文为Pacific Crest Trail全长4200公里左右,它南起加...

  • 征稿函 “热爱世界热爱你”真实恋爱类故事

    1、记录你的真实恋爱故事+真实照片(照片可以是你们之间的聊天记录截屏,可以是一些你们之间共同经历的物件,例如火车票...

  • 比丘国生存指南

    比丘国生存指南 国王生存指南 牛肉吃厌了,羊肉吃厌了,现在,我想吃点人肉 重臣生存指南 吾王圣明 人乃万物之灵,人...

  • 无标题文章

    【狼群】“荒岛”生存指南 # 上地

  • 为软件生成文档

    1代码不会讲述完整的故事代码=细节,但是只关注细节却不好理解整体 2软件文档即指南文档可以记录很多,甚至于历史和文...

  • 《三体》-(3)

    太阳图像的真实和精致令汪淼震惊,他再次确定,游戏的作者在表面简洁的图像深处有意隐藏了海量的细节,等待着玩家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人十天云南徒步生存指南,海量照片记录真实细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kw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