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阅读笔记《文心》

作者: 笑眼潇潇 | 来源:发表于2021-02-04 19:41 被阅读0次

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

金句摘抄

凡是含有’诗的意境’的都可以称为’诗’。p177

你们只要不去依傍人家,单写自己的意境,就走上正路了。p181

好诗本来像珍珠一样,并不是每采取一回总可以到手的。p182

读书要精细,才能写出读书笔记,反过来说,试写读书笔记,也就是使读书不苟且的一种方法。p198

读书笔记是读书时的一种判断,应该用作议论文的态度去写。p200

阅读中印象最深的内容:

《读书笔记》中的一句话也说到了我的痛点:

你们中的有些人只把读过的书摘抄几行或是几句,说很好或很不好,这有什么意义?

很惭愧,我以前读书,就是“有些人”之一。

不过摘抄还是有一点的意义的,就是可以当金句在文章中引用,除此以外,还真没有什么其它的意义了。

读了这一章,才算真正地了解了,何为“读书笔记”。

先来看下书中引用的一段最短的古文读书笔记:

古以一句为一言。左氏传:太叔九言。(定四年)《论语》:“一言以弊之,曰:思无邪。秦汉以来,乃有句称。今以一字为一言,如五言六言七言诗之类。

这则笔记是通过两个例证,论述“言”和“句”的区别。

从中可看出,读书笔记是一种议论文,论述要有证据,不能自己乱猜想,而且举的例证越多,你作出的判断就越有说服力。

读书笔记有很多材料可写,上面的这则笔记是着眼于字和词的。

平常我们读书时,也可以留意字词的各种用法,归纳起来,相互对比,就是一条很有意义的笔记。

第二类材料是关于文章风格的

比如有些文章读起来雄健,有些读起来婉约,那怎样才算雄健?怎样才算婉约?这时候可以再去找一些同样风格的文章来读,总结出几条规则,这也是很好的笔记。

第三类是关于行文的

比如读小说,小说的开头和结尾是如何写的?我们可以针对看过的小说去总结小说开头、结尾有几种写法。

第四类是关于文章鉴赏的

比如你读到文章、诗词中的有些语句,觉得特别好,那如果你能说出为什么好,并能写出来,也是一篇很好的笔记。

又比如读书时,对于书中的话有疑点,或者可以和自己的生活相印证的时候,也可以写出来。

读书笔记的材料随处都是,关键在于你读书是否主动,是否精细,是否会去主动思考,是否会去延展阅读。

正如书中所说:

如果你们读书不是浮光掠影的,必能随时有所见到,把见到的写出来,就是你们的读书笔记了。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一点,就是读书笔记虽然是议论文,但是更简短朴实,除了论断、理由、例证以外,不要多说无意义的话。

感觉书中对读书笔记的要求,更像我们平常写书评的要求,然而,有时候我们写的书评也只是很浅显的读后感。

能写出这样有意义的读书笔记,没有长期的知识积累恐怕是不行的。只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举一反三,对一本书有自己独特的判断。

千里之行始于硅步,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吧,坚持去写,必有所获。

相关文章

  • NO.24阅读笔记《文心》

    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 金句摘抄 凡是含有’诗的意境’的都可以称为’诗’。p177 你们只要不去依傍人家,单写...

  • 《文心》阅读笔记

    《文心》阅读笔记 1. 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 中学国文上的文章都是,大人或古人的作的,超出了学生当前的年龄和经验,不...

  • 《文心》阅读笔记

    《文心》由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于1932年-1934年合作撰写。 全书共计32个章节,从32个方面指导了如何更好...

  • 《道光平叛》No.24 道光帝要一战立威,用行动证明大清朝不是纸

    文 / 文元 编辑 / 夜阑 No.24/第十章/2 No.24/第十章 命将出征 指授方略(之二) 从七月十三...

  • 十天阅读十本书 Day3

    第三天,晚上十点。 终于完成了《文心》的阅读和笔记整理。对于许久不曾静下心来阅读的人而言真是一件大事情了。 《文心...

  • NO.25阅读笔记《文心》

    今日阅读页数第201页-第225页 金句摘抄 修就是调整,辞就是语言,修辞就是调整语言,使它恰好传达出我们的意思。...

  • NO.27阅读笔记《文心》

    今日阅读页数第243页-第265页 金句摘抄: 必须内里充实,作起诗与文来才能“俯拾即是”,才能“着手成春”。p2...

  • NO.26阅读笔记《文心》

    今日阅读页数第226页-第265页 金句摘抄: 创作是自由的天地,尽可尽自己的心力忠实地作去,作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才...

  • NO.23阅读笔记《文心》

    小说是虚构的吗?不是的。 金句摘抄 小说的本质是作者从人生中间看出来的意义。p153 叙事文好比照相,只需把景照在...

  • NO.22阅读笔记《文心》

    金句摘抄 一个人通与不通,往往不必看他所作的文字,只需听他读文字的腔调,就可知道。p98 语言学科不该只用眼与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NO.24阅读笔记《文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qi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