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治疗于西方兴起,始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治疗。在过去,西方对于精神世界是没有什么研究的,弗洛伊德被推得很高,从医学到了哲学高度,也是因为开此先河。他的学生荣格看过道家的著作,知道东方在此方面早有研究,也从中得到了不少启示。
心理治疗有着西方特色,正如西方的医疗,都有着技术色彩。
中国的医学当然也是有这一部分的,只是国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医疗部分,一个是心性修养部分。医疗部分用药乃至祝由术,可以尽快解决。而长期的问题,则需要心性修养,需要自己去解决,当然需要老师指点,同修帮助。但这是属于教育方面的了,而西方仍属于医疗部分。不过,心理咨询师,也往往承担着心理教育与心性指点的任务,当然这是将两者类比的说法了。
上面只是个引子,我想说的还是关于修行用于心理治疗的自我疗愈这个内容。西方心理治疗中,也引用了东方的“正念技术”这一类向内用心的方法,在认知行为的人格障碍治疗中,抑郁症的治疗中,都采用了“正念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且心理咨询师的培养中,有过多长时间的“正念”训练,也是一种督导和咨询师成长的方法。
为什么修行可以导致心理问题的自我疗愈?
实际上在华夏文化来看,除圣人外,其他的人都不是“真人”,就像西方心理治疗界的说法,人人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所以每个人都有必要学习“大学之道”,都要学习圣人的垂训“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所以在华夏文化的核心里,人的教育,必须是从精神修养上开始。只是后来传承断绝,道法失传,只剩下知识与道理。
我们说过,华夏文化的门槛是“知”,也明白了“心彻为知”的道理,那么我们也知道了《大学》里说的“知至后意诚”。也就是当我们明白了自己本有的纯净的“知”之后,我们就有了一面镜子,能够时刻照亮我们内心世界,而所有的心理扭曲都在明净的这面镜子面前无所遁形。就算是你没有达到“格物致知”的高境界,你也可以通过内省,明了自己当下的观念与想法,而明白这一面镜子的用法,慢慢在使用中,将自己与这面镜子逐渐合一。这就是达到知止的境地。
我们的内心是非常复杂的,在有意无意之中,对现实的一个场景或者他人的一句话、一个行为,都能编造出一个故事、另一种场景、杂乱的思绪与繁复的情感。我们往往头脑里似乎有着十几个人吵架一样的,东说有理,西说有理,这样不可,那样不行。如一个作茧自缚的蚕,把自己困进了心理迷局里。而我们就成为了追逐故事的孩子,在自己的头脑引导下情绪起伏,行为失措。所谓心理问题,不外乎此。大概也只有人这种生物才会这么自己和自己玩,最后迷不知返而痛苦不堪。
华夏文化将看起来复杂的精神世界,简化成一个非常简单的世界,没有那么多的模型与结构,只是让一切先回到本源——知。知就好比是一场电影的幕布,电影在前面放着,它承载着放映的一切光怪陆离与灿烂多彩的世界,了知一切发生在幕布上的故事,但它也很清楚,那只是自己这块幕布上的光的变幻,只是“知”映照下的思想,一切只是一场梦,内心的白日梦。我们把一切还原,我们只是收到了什么信息,然后自己对这个信息的态度。这就是“诚意”,明了自己的好恶与引起好恶的源头。如此而已。我们不用故事来掩盖我们对外来信息的好恶,不用故事扭曲信息本身的真意,也不用梦来逃避现实的世界。总之,“诚”这一个字,意味着将一切妄想打破,让人生活在现实当下,不沉入头脑里。
无论是心理问题,还是修行中难以进步,其实问题都在这个诚字上,而诚字只有在“知”这个基础上才明澈。而要达到“知”,其实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知识问题,也不是身体问题。而是一个勇气问题!
关于这一点,禅宗说的很有意思,比如“悬崖撒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等。特别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以前总以为是一句鼓励的话,后来才知道,你已经到了竿头了,无法再往上爬了,你再进一步是哪里?当然是掉地上了……而悬崖撒手呢?当然也是掉悬崖下去了。说了半天,其实就是一个利用你的想象力,让你将自己置于那个场景,体会自己在那个情景下,一定会产生的相应心理反应,而做到那一点,所必须的勇气。那是一个破釜沉舟的态度,是一个“反正是个死,不如拼一把”的绝望中求生的心态。
我和道友曾经给另一个师兄出个难题,就把禅宗里的现成话逼他。因为说到悟道,我们就问:“前有大河,后有追兵,你怎么办?”你问问自己要怎么办?
我们都会想许多办法,想度过人生的难题,往往是左右腾挪,想尽办法,其实结果不变。我们如果真的承认结果肯定如此,有什么我担了,其实也没啥事,但就是不愿意啊,人都愿意有意外,有美好的结果。这就产生了妄想,总有办法的。而所谓办法,都是试图避重就轻,逃避责任,不愿难过,总之就是躲闪阴谋,不肯坦然。这就是勇气的问题。一切心理问题,不过就是恐惧,恐惧的背后,不过就是死亡,死亡的背后,不过就是失控无助。人怕的就那么多,有什么不敢的呢?
其实我们生来失控与无助,生老病死没一条是自己能做主的,一生的大的道路,也是命运定好的,哪有自己折腾的份?说得好是自己有奋斗精神,说得不好是自己害怕。圣人的力量,来源于接受当下,循道而行。我们的问题却在于逆道而行,逃避痛苦。
心理健康与修行,其实都可以归于这个勇气,这不是鼓起的勇气,而是平淡面对、坦然承当的勇气。说得好是勇气,说得不好却是接受。而修行而见道,就是接受的结果呢。一切心理治疗技术,一切修行方法,其实都是要引出你的这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