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园诗话》通注(2·15)

《随园诗话》通注(2·15)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4-06-29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二·一五】

    改诗难于作诗,何也?作诗,兴会所至,容易成篇;改诗,则兴会已过,大局已定,有一二字于心不安,千力万气,求易不得,竟有隔一两月,于无意中得之者。刘彦和所谓“富于万篇,窘于一字”,真甘苦之言。荀子曰:“人有失针者,寻之不得,忽而得之;非目加明也,眸而得之也。”所谓“眸”者,偶及之也。唐人句云:“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即“眸而得之”之谓也。

    兴会,音xìng huì。意思为偶有所感而产生的意趣。引申义为:1、 意趣;兴致。《宋书·谢灵运传论》:“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清·黄景仁《颍州西湖》诗:“达人醯鸡视身世,兴会偶寄思归休。”2、兴到的时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恭始与王建武甚有情,后遇袁悦之闲,遂致疑隙。然每至兴会,故有相思时。”

    刘彦和,即刘勰(约465—约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分上、下部,各25篇。刘勰在《炼字》提出用字“四要则”: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无怪刘勰叹曰: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睨,音nì。有斜着眼睛看、偏斜等意思。

    唐人,实为唐代诗僧贯休。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附:唐·贯休《诗》:经天纬地物,动必计仙才。几处觅不得,有时还自来。真风含素发,秋色入灵台。吟向霜蟾下,终须神鬼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园诗话》通注(2·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cy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