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有点人生阅历的人都知道,成功没那么容易?能够名垂千古的成功人更少,要么活着的时候是属于不“成功的”,要么死后就变成了不成功。不信?你问问自己古中今外的名人,你能脱口说出的5个人是谁?
不过呢,成功的定义是在自己啦。何况成功也没那么难。研究表明,有一种人是注定必然成功的!
你知道这一种人吗?你自己是属于这种人吗?
一、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每天的交通事故这么少?
是不是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第一反应是老林怎么这么变态,还嫌人死的不够多、不够快啊?
然并卵。这是我的伎俩哦
作为一个培训师,我的破冰方式有点怪,通常是问候后,就直接向学员扔颗炸弹,引爆群殴,发动群众斗群众。比如这样的一个炸弹:你们来PK看看,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每天的交通事故这么少?然后,我就开始坐山观虎斗,享看着他们的撕逼。然后,我就用问题给他们挖坑(据说这就是很时髦的引导技术,那些自称引导大师的别恨我啊)。最后,他们会乖乖的告诉我,事故少,死伤人不多是因为:
1、交规使然:有交通规则,有红绿灯,有警察。
2、后果很严重:不遵守规则,轻则失去钱财,重则失去身体一部分,惨者失去生命。
3、常人太急功近利:我们往往在面临惨重的、即可的、可见的代价时,会选择遵守规则、规律。
4、人生就是一个字:道(规律者也,同时作为动词,就是遵守规律遵道)。当然,要知道,才能遵道。人生的第一功课是寻道、知道。学习DISC,就是寻找人生的第一道道。
二、为什么我总成为十字路口的落伍者?
虽然我是高D,但是,从开始骑自行车上路伊始,遇到红绿灯,我总是选择等待。三年前,我开始骑车上下班(与8项规定没有完全相关的)。三年坚持观察下来,我遗憾的发现,在红灯停的十字路口,我几乎总是成为唯一的落伍者。
但是,我很心安理得。因为,这是我的选择。在我看来人生就是选择的结果。所以,我很喜欢台湾花莲的慈济功德会的上师证严法师的那句话:甘愿做,欢喜受。
为什么我这样选择呢?
因为我坚信:这人世间万物皆有规律,不管你知不知道、守不守规律,规律都是客观存在。有些规律,人一旦不遵守,就会付出惨痛的代价,比如违反高速公路上的交规、比如不服从强势的领导。而大多数规律,即便你不遵守,似乎不会马上遭遇什么负面的结果,于是乎,人就选择了我行我素。其结果就是慢性自杀。在我看来,在还不是完全法治社会、充满了机会的中国,绝大多数人和企业活得不如意,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不去知道和不遵道。但是,我信道,相信报应和轮回。所以,我成了十字路口的落伍者。
我很开心、很享受这种慢的落伍。因为我相信:
天道酬慢。
二、人的6种成功模式/层次
NLP集大成者罗伯特•迪尔兹提出的6层次逻辑架构.金字塔,完美地诠释了人世间成功的6种模式与层次。
这个模型告诉我们,当一个人从塔底到塔尖依次掌握并利用了环境、行为、能力、信念、角色/身份和系统/利众他这6个不同的要素某一个时,其影响力和成功的概率是从最小到无限大递变的,比如,也许一个人可以抓住了一个外在的机遇(环境层),也许他真成功了,就像中国的房地产业,请问有几家活得坦然和长青超过十年的(国企除外,呵呵呵呵)。换句话说,只有一个人选择了塔尖的系统/利众他,他才可能达到地虎灌顶、登峰造极的境界,从上下打通6个经脉,不仅影响和成功覆盖了可见的全部三角形,而且还可以向上打开了无限的可能。这可能就是所谓得道多助吧。
我自己有限的人生经历告诉我,当我们初心和行为不自私了,其结果是不经意间转角就遇到了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金刚经》也这么说,写《当和尚遇见钻石》那个普林斯顿大学的高材生老美居然也这样说)。我曾经在微信朋友圈写到,从我工作开始,只要是在我自己可控的范围内,我一定放弃所有的个人荣誉和利益(除了工资外),比如在部队当科长,我所带的团队是连续三年的南京军区基层达标先进单位并荣立了集体三等功,按规定作为主官,我可以立功,但我放弃了。对我的影响是,我选择从部队自主择业,我的退休金少了点。钱少了,但是扩大了我的胸怀,成就了我的不像福州人的大气(福州人不要骂我哦,这是外地人说的)。因为一路走来,我都坚信文盲的母亲从小对我的谆谆教诲:干别人的活、学自己的艺(这是何等的智慧啊)。一路走来,真是基本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是,一路走来,我总是很幸运地遇到赏识我的人,从幼儿园开始哦。所以,我一路走来,一直走在受到正向及激励的阳光道上,虽然这条路上,也有阴天黑夜。而在今天的我看来,这些阴天和黑夜,都是因为自己没有掌握懂人性这个道的系统和技能(DISC算是大道至简的)所致。但是,即便如此,因为我基本坚守了专业主义这条大道,坚守了善、仁的人生价值观。所以,我经常与太太感慨道,我们这辈子活到现在这份上,方方面面的收获,都不是自己曾经想到的。如果按照常人的观点,现在闭眼离开这个世界,应该是可以心满意足了。不过,人生不仅仅是为了独乐乐。
万物皆有道!
道不会因为一个人知或不知、守或不守而消亡。就像在上领导力课时,在课堂开始共创学习目标时,往往很多学员会选择这一条:了解并掌握适合自己的领导风格。当我讲完并让他们体验完DSIC与调适后,我问他们,成功的领导风格有几种?基本上,他们PK后,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一种,那就是情境领导风格(调适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领导风格如此,人生与事业的成功也是这样。
注定必然成功的只有一种人!
三、只有一种人注定必然成功
我不知道,李海峰社群的死粉们琢磨过包括海峰老师在内的那些在双证班赠书的人的背景了没有?
先说海峰老师,少年班的大学生、全国奥数啥的第一名,王鹏程双硕士+500强外企经历、有点自毁诉说自己发家史的秋叶、李中秋和王欧飏也是学习能力不差的大学老师或者曾经。也就是说,他们首先天生丽质嘛。最最关键的是,他们都很虐己,一是聚焦死磕一个领域;二是坚持不断。比如海峰老师,我十年前听过不到30岁的他的课,我当时离开部队和民企到国企不久,惊艳这么年轻的小伙子挺能的啊。十年后再见他,功力确实有提升了,因为他坚持了十年。再比如,简书第一人彭小六,居然一周10本书、每天早起日更……
所以,我说:只有一种人注定必然成功。
DISC告诉我们,人有4种行为风格,I活在当下,先爽在嘴上,及时行乐,开心就好(是不是现在很多职场新新人类都首先要这个呢)。这种人信息满满瞎乐观,满嘴生莲花;D心急想吃热豆腐,说得不好听点,有点急功近,想一抓就灵,俨然是要悟空点石成金的节奏,老想无中生有,开创新局。C思维和行为都追求完美,慢工出细活,赶不上快节奏的时代和外在,虽是工匠精神可嘉,但是一个自作自受的主。S追求和谐,维持现状有耐心,逆来顺受为关系,是个收拾残局的高手。只是这种人生慢而有点憋屈。
所以,单一的一种活法,可以一时,不能一世。真正的成功者,就像娘娘美妆,粉刷层层,一定是C(深思熟虑、有信仰、有利众他的初心,精益求精)打底后,再敷上S(关注共好、有耐心,成为一万小时专家),中间夹着D(目标明确、果断决策和快捷行动),呈现在外层的是光鲜亮丽的I(乐观、开心、活在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