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杭州有个很有意思的社区,
叫馒头山。
照片里的老人挨着街边的古井在洗衣服,
旧时的保温壶靠在落了尘的木桌子旁边,
前几天我们终于有机会去看看它。
宋室南迁的时候,在公元1138年定都杭州,改称临安。临安南倚凤凰山,西临西湖,凤凰山脚也就是今天的馒头山。
馒头山位于上城区,西湖的东南侧,巴士直达社区口。
一
初到社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无处不在的“晾衣架”。旧式的居民楼,配上飞舞的秋裤,棉衣,小布鞋,床单,棉裤,目光所及的地方都被占领了。
老人围坐在接口,聊天,织毛衣,或者打牌,春意刚刚来,映着带了温度的阳光,不知道这是不是当地人心心念念的老杭州,但确实是满满的生活气息。
临街有几口水井,路过的时候有个老婆婆在旁边的台子上就着井水敲打衣服。她见我们拍照,嘴里念念叨叨,遗憾我们听不懂杭州话,不知是不喜欢陌生人的闯入,还是叮嘱我们注意穿梭的单车。
其实最近杭州为了几个月以后的G20正在整改老社区。馒头山许多房屋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些年代更远。这么多年来,因为还在研究皇城遗址的保护问题,之前这里一直没被彻底改造过。
街边用井水洗衣服的老婆婆,晒满电线杆的床单,窄小弄堂里一起晒太阳的老人们,那么多连我们也觉得陌生的场景,也许都是最后一瞥。
很多老人驻足在街边看工人拆一院违章的旧屋,还有个婆婆搬了椅子索性守在旁边,无数斑白头发的背影映在工地前面。不知道是拆了他们朋友家的老房子,还是顾着自家的工,亦或许突然就记起了很多年前的这条巷子,没准门口还有一树桃花呢。
街边摆满了要入新家的马桶,厨具,也有旧房子里搬出来的保温壶,挂钟,旧衣柜。刻着临安城遗址的碑牌也几乎掩埋在建筑垃圾里。
路边有一间杭州美术职业学校,铁门后面可以看见一栋教学楼,据说这里还是汤唯的母校。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了两个学生坐在灰沙肆扬起的路口写生,有个建筑工人放下手里的推车,绕道凑过来看。
二
无意走进一个军区大院,却意外的发觉这里几乎只有年轻人,往里走才知道院子里已经被改成了创意园,遍布的是电商,设计公司,摄影工作室和零星几间咖啡店。
拐进一条小巷,地上铺了细细碎碎的一院马牙石,石头上一个一个间隔着铺了木板,后侧是全落地玻璃窗的工作室,细看里面坐了整整一层楼的年轻人在静静地办公。
整个创意园分了很多区,各区联通却又各自独立,园区里每户都用木头和石头装饰。厂房换了新装,换了年轻的主人,他们却好像默契地守住了这个南宋起就全是故事的社区。
三
走出创意园,街角有个不起眼的路标,上面写着“凤凰山庄”。
我们好奇便一路走上去,半山上有栋灰色的建筑,门口没有大的标示,入口独立的房子上写着小小的“画廊”两个字。大楼右侧有个很高的入口,深不见底,我们在门口张望了一下,原来是个防空洞!防空洞进门推开居然是间酒店的大堂!
原来这是杭州开放了的十个防空洞之一,其中一部分被凤凰山庄艺术酒店用做了Bar和宴会厅。这间大隐隐于市的艺术酒店让我和邹先生兴奋不已,毕竟也学了四年的Hospitality嘛。。
征得酒店经理的同意之后,大管家小木马上带我们去参观了客房和酒店。
这里共有16间客房,每间都像一个个独立的小展厅,整洁典雅,床头挂着罗中立、艾伯斯巴哈等众多国内外著名艺术家的真迹,却又每间都各有特色,大管家如数家珍。
树林边两栋独立的房间里,站在阳台就能触碰到树叶,满眼的葱郁,阳光透过落地玻璃洒进整个房间,而且这里正是当年皇城遗址的中心。顶楼的阳光房也是南面全落地的玻璃墙。
作为两个也算“专业”的酒店人,我们注意到它的细节让人非常舒服,精致的牙具,毛巾,红酒,还有业主私藏的图书,画册,配着木质的家具,夕阳斜照的时候,坐在窗边,应该多少能体会到南宋皇城里的静谧,闲适和安逸吧。
大堂吧有各类艺术书籍,笔墨纸砚也备齐了,过道走廊等公共空间布置了曹力、任小林、罗发辉等艺术家的大型油画,所谓阳春白雪。
据说这里的老板是毕业于中央美院的艺术家,其中自有独树一帜,精巧细腻的设计心思。酒店也给我们发来了详细的设计理念介绍,但在两个只懂房间不懂艺术的“科班生”眼里,前台亲切有礼,经理落落大方,管家贴心细致,设计自成一家,房间整洁大气,环境无可挑剔,这已经是Design Hotel里的一本教科书了。
写到这里,应该会有同学同行要吐槽后半篇是软文了。还真不是,我们冒然打扰,酒店热情介绍,我们的酒店梦也好像隐隐找到了共鸣,写在这里仅作纪念和介绍。
四
走出凤凰山庄,几个建筑工人在路边抽烟,将落的日光斜斜地映着,也许这就是我们想看的馒头山和临安。
它是繁华的南宋都城,是失落又被振新的平常百姓社区,是奢华的艺术酒店落脚的风水宝地,也是青年艺术家的福地。它是所有人的,我们想拍的,那个馒头山。
过天芒:今天有个小妞在城里骑单车居然都能跟丢,简直是神一般的方向感,下次拿根绳子拴着好了。
原创文章,摄影版权所有,欢迎分享。转载到其他平台请联系主页菌,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