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都有筋、骨、皮之分,这个在写作方面已经不难证明,难的是什么呢?何去何从?
我对筋骨皮较早的构思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古人所说的学文者有三偷。
高者偷其气
中者偷其意
浅者偷其字
那什么是高者偷其气呢?
我们在学习写作时,常有一座丰碑耳提面命,那就是汉魏风骨,也可称为建安风骨。
那什么是建安风骨呢?魏文帝曹丕在其《典论》中讲,“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在建安风骨中,最主要的作家就是三曹父子。历史上对他们的成就也有几个评价。
曹植 风骨其实华丽其容 文中之鸣凤
曹操 雄壮而失之粗 文中之鸷鸟
曹丕 雅秀而失之弱 文中之野鸡
南北朝的钟嵘在其《诗品》当中评价如下:
曹植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一品
曹丕 美赡可玩 始见其工 二品
曹操 曹公古直 甚有悲凉 三品
实际上是评曹操气过其文,雕润恨少。所以列为三品。这与南北朝时浮艳成风、气不胜辞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历朝历代,谁都不否认曹植。他被公认为天下文章才共一石,独占八斗的伟人。他把《楚辞》与《国风》合二源归一流,创造出了第一流的既壮哉又美哉的壮美品格。
很多人都在学习曹植,有纯以气韵胜的李白,有雄健不可一世的苏东坡、辛弃疾等,所谓高者偷其气也。
至于齐梁浮艳之体,可谓浅者偷其字也,又何足道哉。
可为什么杜牧说“文以意为主”呢?他们讲“理直方能气壮”,也很有道理呀?而且当代以来,很多作品是文词优美、情感真挚、内容空洞,这又该怎么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