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明,虽“观其大略”,都能抓住要点,领会实质,更具专业水准,和同学相比,他的读书更成功。
我向诸葛学读书0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成人读书和学生读书目的和方法不同。学生思维活跃,重视理解,强调接受,多由大人选择,应试教育使然,大都为提高成绩;成人则不同,要自主选择,要联系生活,要比较分析,更注重于理性思考,追求的是个性化发展。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不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些话都讲读书比思考更重要,我认为都是用来教导成人读书的。
02
提出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
我举一例,上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我想: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索性给他自由,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就由学生自由辩论。辩题是“别里科夫的婚姻能否成功!”正方有一观点: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华连卡完全可以改造别里科夫。反方的观点有:别里科夫爱的是沙皇专制,不是华连卡。学生观点还很多,思考也有深度,我认为这个课堂设计是成功的。
课堂阅读是这样,成人读书也是这样,应跳出固化的圈子,走出“套板反应”,善于思考,善于发问,才能读出文字的意味来。
03
正视自己读书的落伍。
讲高考语文卷多年,对试卷前3道选择题,我就没底,学生失分多,许多老师都这样。论说文理论性强,内容又超前,需辩证思考,追根溯源,也许是年龄大了,读书太少,又不善思考吧。
再说个正面的例子,2016年去上海参加“批判性思维”课题年会,听余党绪等大师的课堂教学,没有强调纪律,时间观念很强,思路严谨,朴实无华,学生辩论有特色。后来,孙绍振先生的讲座,他脱稿演讲,2个小时,跳跃性的思维,观点很新潮,人虽老思想年轻,他年过80,壮心不已,在《语文建设》常会看到他的文章。
名师名家的善学善思、敬业求实的精神,对我触动很大。
04
关注教学是教师读书的必然。
打开互联网,“教育”专题,就在老后面,有时还找不到。我写简书,发表“教育”文章,就不容易通过,原因是教育案例、随笔等专业性太强,拒绝收录。找个专业提升平台,真是太不容易了。现在参与读书社活动,主题又是“读书与教书”,这是交流与提高优质平台!
我最近读《白夜行》,作者东野圭吾,是日本小说家。学生问:老师,你喜欢这本书,好多同学都爱看呢?和学生有了共同的爱好,我颇有感受:一是小说中高节奏、充满压抑的生活,和现在的学校生活有些相似;二是推理小说的这种理性思维、创新思维,切合学生心理特征,所以学生们也喜欢。我想多读几本这种书,也有点功利目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对指导学生任务驱动作文有帮助。
05
教育写作不是难事。
现在网络上有几个词汇:教育写作,教育叙事,教学随笔。后来我才发现,“教育写作”居然成了一个课题,成了一门课程。教师读书,要和教育和专业相结合,才有内容,有思想,接地气。我常浏览几个“教育“师说”“教育智库”等平台,有好多名家案例和权威信息。9月份的“酒泉市中学语文教师研修群”,可看到许多本土老师的教学案例和随笔。
写教学叙事,自己熟悉,又有感情,有写头,但总觉抓不住要领。曾在网上请教霍军。他很快回复两条:“错过了第一时间,往往就越来越模糊,记不住了”。“抓第一时间赶快写下大纲、最好的细节。没有时间,相关细节在脑子里转转,就清楚了”。大师的经验很朴实,就地取材,现炒现卖,加点感悟,再理论提炼,一篇教学案例就写成了。
我向诸葛学读书正视自己,准确定位,读思结合,读写结合,做个有专业水准的读书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