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喀什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唐朝高僧玄奘赴天竺取经曾沿着这条道路走过。同时是电影《追风筝的人》拍摄地。这些年差不多将国内走遍了,喀什高台民居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游览喀什地区正好碰上伊斯兰的斋月,看到和平常不一样的民族风俗。
斋月里伊斯兰教徒从日出至日落不能进食,所以中午的喀什城区没有饭店开张,只有小贩卖些水果和馕,街道安静,行人很少。
步行走进老城区,霎时间如走进一座伊斯兰的迷宫:小巷弯弯曲曲、幽幽深深、纵横交错,房屋为土木、砖块结构,自建的二层三层楼层层叠叠,却不影响行人行走。
![](https://img.haomeiwen.com/i4977949/0563cf6fc0d623b7.jpg)
孩童在小巷中奔跑玩耍,一不留神便消失在拐角处,如嬉笑的小精灵。戴着帽子留着白长须的老者静静地坐着,偶尔有穿长袍的女人走过,墙角上的背影渐行渐远。时间似乎凝固在这里。
小巷安静,偶尔有孩童鲜艳的裙角闪过,增添一丝神秘宁静。窄小的门后面挂着一彩色帘子,遮挡人们好奇的目光。几乎每家在小院子里种上些桑树、无花果、石榴、葡萄、玫瑰、月季、夹竹桃等树和花卉,鲜花与土墙形成对比。
拿着相机在喀什乱转,总会遇到热情的“模特”,遇到的维人很爱拍照,特别是小孩子,拍完后喜欢看回放照片,边看边笑。一点也不怕生,不会说汉语,但会主动地打招呼Hello,走的时候会笑着和你挥手说ByeBye。热情淳朴好客的民族。没有一个小孩朝我要东西,不像其他景区。相反我试图给他们糖果,他们一直拒绝直到大人许可后才接过来。他们并不富裕,老城里头许多门上挂着“低保户”的字样,但在喀什我得到不少他们无私分享的食物。
对己自持克制,对外人热情好客,是我对喀什人最大的印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4977949/94e14c428494a137.jpg)
走出高台民居已经是晚上九点半了,太阳还没落山。民居、河水、桥被夕照染黄,河水倒映着民居,时光静止,老城沉静得像一千零一夜里的城堡遗址。
没多久天黑了,白天禁食像咒语被破解般,晚上食欲一下被解放了。像小精灵变出魔法似的,原本空荡荡的街上突然摆满吃的:烤羊肉串,抓饭,羊头,炸鱼,羊杂,冰酸奶,糕点,水果…而维人们热热闹闹吃饭,高声聊天,像是将白天的克制给补偿回来,人对食物的欲望被释放,招朋唤友享受美食。
维人食物做法简单直接:有整个羊身炖好摊在桌上,吃多少店主就割多少;有整个羊头放着盘里,要的话店主劈一半装到碗里,用手拿起来吃;还有油炸整条鱼…尝了手抓饭,上头有两大块炖得软烂的羊肉,看到我是汉人特意给了勺子。
冰蜂蜜酸奶很具特色,一大块冰块放在桌子上,凿下冰片,倒上酸奶、蜂蜜,喝起来酸里带点甜。喝之前得搅匀,一位卖酸奶的男人会把杯里的材料抛至两米多高再潇洒地接住,几乎滴水没漏,看到我们竖起大拇指夸他时他十分高兴。有人将整个过程拍下来给男人看,他也竖起大拇指称赞其摄影技术好。
我一家一家地逛美食摊,被他们热情爽朗的态度感染,吃了很多食物,照了很多照片。明明没有喝酒,却被此地特殊的风情民俗所迷醉。
回想几个月前我还在东北的大学里观看纪录片《搭车去柏林》里讲述搭车的主人公从喀什出境,继续搭车去往柏林了。主人公讲述喀什,讲述参与过的电影《追风筝的人》的故事。
现在我亦站在那风景里,如梦般,真的,只要你想,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