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1488- -1567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出身于世宦之家,自幼聪颖好学,嗜读诗书。明正德六年(1511年),仅24岁就“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明嘉靖三年(1524 年),议大礼案,因支持其父杨廷和(内阁大学士)反对张璁、桂萼,两上疏并撼宫门哭谏,被逮下诏狱,两受廷杖,于嘉靖三年谪戍云南永昌卫(保山)。嘉靖七年(1528年)因瘟疫流行,从永昌徙居洱海,受到沐绍勋庇护,获得行动自由。此后,不断迁居安宁州、赵州、大理、阿密州、喜州等地,并数次回川省亲。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59岁时,定居昆明高晓。三十六年(1557年),悉其长子同仁及弟叙庵病亡,70岁的升庵回四川新都奔丧,被四川巡抚派人逮捕,押回云南戍所。推测押回云南后,被次子宁仁秘密接到泸州,云南沐氏及其文武官吏均予照顾,置之不问,传其已卒。隆庆元年(1567年),朱厚熄死,赠恤前朝建言已死诸臣,其夫人黄氏到泸州接宁仁- -家回新都,杨慎大约卒于此前后,卒后追赠光禄寺少卿。因此,杨慎卒年仍是个谜。
杨慎以风华正茂之年谪戍云南,心情自然痛苦抑郁,但在云南得到地方官吏庇护,可自由行动,四处考察、讲学,不仅为美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所陶醉,而且被少数民族勤劳纯朴的民风所感染,便把仕途失意后的满腔抱负倾注到学术活动中来,他和云南各族名流都有广泛联系,与杨士云、李元阳、张含、王廷表、胡廷禄、唐琦等相互求教,有“杨门六学土”之称。加上吴懋,称为“杨门七子”。在杨慎的影响下,学术空气十分活跃,杨慎说:“七子文藻,皆在滇云,一时盛事。”他经常到各地讲学著书,实地考察,访朋会友,切磋问难,纵论古今,或流连胜迹,诗酒酬唱,穷搜博采,编纂史志,写下许多著作。如《滇载记》、《南诏野史》、《南中集》、《南中续集》、《滇记》、《滇程记》、《云南山川志》以及记载云南山川风物的重要著作等。还收集了《古今谚》、《古 今风谣》等民间文学;创作了描绘云南风光的大量诗文、杂著。也为云南各地作者编选诗文集,热情为他们撰写序言。总之,从谪戍到云南边疆后,他接触了广大边疆各族人民,扩大了眼界,获得了真知,探索摆脱理学正宗,开创新的学术道路,树立起一面唯物主义旗帜,在哲学、史学、美学、文学艺术诸方面都获得重大成就;对云南地方文化史的探索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在哲学领域,在理气、道器、无人等关系上,他认为气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性的东西,它是宇宙万物的基本起源,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是第-一性的;理是第二性的。“气尝辅理之美,理岂能救气之衰?”“器”也是客观事物,“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摹写、映象。他说:“道以器寓,人与天期。”就是说“道寓于器”,道只能是对"器”这客观事物的摹写、映象。“人与天期”,即人的主观只能是天的客观的反映,人可;以认识客观事物。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他认为渭水之浊与泾水之清,玉石的洁白与瓦砾的灰暗,左辅右弼,善与恶等等,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他认识到矛盾的对立和转化,认识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认为“众胜寡,故水胜火也;精胜坚,故火胜金也;刚胜柔,故金胜木也;专胜散,故木胜土也;实胜虚,故土胜水也”。即矛盾统一体所固有的金、木、水、火、土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也就是同-性和斗争性两方面互相作用的关系。他突破了宋明理学中形而上学的框子,发展了我国古代哲学家朴素的辩证法。
他的认识论观点,也是唯物主义的。他说:“化赤渐乎邻丹,为黔资乎迩墨。”“鱼生流水中则背鳞白,生止水中则背鳞黑。”“见睫者不若身历,滕口者不若目击。”这便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是由外而内,不是由内而外的。他主张“多才多艺,多见多闻”,一再讲“寡闻无约,寡见无卓”,尊重客观事实,从实际中才可获得真知。
在美学方面,他认为美的东西都是由人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他写过一篇《乐耕解》,深刻地赞美了乐耕主人的劳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请溯上世,何人不耕?何耕不贤?君籍千亩,卿有圭田,养则食其力,祭则告其虔,故驰束帛者在邱园,求干城者于中林,相殷者有莘之氏,伯齐者叩角之吟。自周章-荡,天子不省耕,牧伯不劝农,师众不服耒,庶人不安亩,是故“伐檀’ 有素飧之讥,‘鸨羽’有何食之叹,而使横议者坐享,任侠者暴殄,悲夫!以是论之,非治世无乐农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产生丰收后的喜悦,耕读合一,躬耕陇亩,“非治世无乐也”,才是美的理想、美的境界。
他认为美在自然之中,不能超越自然,“关关睢鸠出在何处?予答日:在河之洲,便是出处”。关关唯鸠之美,不是由人规定的,而是由在河之洲规定的。也不是所有自然物都是美的,要有所选择,有所审美。
他重视艺术的风格,认为“左氏论女色曰美而艳。美犹骨也,艳犹风也。文章风骨兼全,如女色之美艳两致矣”。对人而言,美是内容,艳是形式;对文章而言,骨是内容,风是形式,艺术就是从内容到形式的自然统一。认为艺术美的个性表现,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经历、思想感情、作者的认识修养的自然统一的表现,要多方面吸取精华,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风格。
总之,杨慎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所以《明史》称“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慎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除哲学、美学有重大成就外,他在滇四十年,对云南民族的研究和地方史的研究,都有很大贡献。他热心于学术活动,讲学、结诗社、广交学人朋友,对提高云 南的学术水平,起了不少作用。直到现在,云南许多地方还留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是一个极有个性、极有成就的大学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