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差党
在德国文化休克的那些事(三)

在德国文化休克的那些事(三)

作者: 杉杉点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7-20 19:53 被阅读0次

    “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

    --- 百度百科

    该篇是我的德国文化休克系列的第三篇,也是收尾篇。不过,我仍然将它“未完待续”,文化可以习得,但社会环境的不可复制会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产生强烈的文化落差感,有的同胞甚至多年身处异国他乡仍有不适感,是否成功克服焦虑并逐步适应完全因人和个人的经历而异。

    三篇文里所写的文化休克的小故事只是大海波涛荡漾时溅起的小小浪花而已,每朵浪花都有其存在和传承的理由,我们不需要放弃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但需要了解和理解对方的不同,尊重并接纳它。


    休克八:90岁在飙车

    那年,我和老公去拜仁州的一个小镇拜访他的爷爷,小镇坐落在德国、奥地利和捷克交界处的大森林里,绵延的山路环环相扣。90高龄的老人家见到我们十分激动,拄着拐杖要拉着我们去山下的超市买吃的,我们以为散步溜达着去,没想到他颤颤巍巍地指着门口的车说:"上车"!我给老公使了个眼色,这不玩命嘛?老公说你放心吧,我爷爷天天开车去购物🤧

    爷爷问我们:安全带系好了吧?然后一脚油门飞驰在起伏的山路上,连拐弯也没有减速的意思,途中还超了几辆车,我问老公:"你爷爷之前是赛车手吧"?他说:"不,他是老师"。

    后来,无论是70岁还是80岁人开车,我都没怕过了🥴

    德国17岁可以学驾照B本,上不设限,一本终身制。德国联邦交通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有车本的65岁以上老年人约有160万,占总驾照人数的四分之一。马路上,到处能看到老爷爷或老奶奶驾车的身影,那花白的头发但充满自信的身板。

    对大部分德国老人来说,开车是TA们宣誓能自主生活的重要标志。尤其对住在乡村的老人来说,儿女不在身边,公共交通寥寥无几,能自己开车去买菜看病就尤为重要。虽然交通局一再表示65岁以上老人开车出事故的风险极大,但也仅此而已,老龄化的社会更需要老人能独立自主。

    休克九:爱“脏”的情结

    德国人是非常爱干净整洁的民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认为孩子也得干净整洁地养🤒

    这里的孩子们都是森林和泥土孕育出来的,比比皆是的露天游乐场是玩沙子和泥巴的天堂,游乐设施由各种造型的大小树桩、废旧的轮胎组成。孩子的鞋里永远都填满了黄金沙,从鞋里磕出的沙子堆成小沙丘。不过,像小猪佩奇一家一样,这里的孩子们喜欢光着脚在泥巴坑里乱跳,而光脚也不是夏天的专利,天气凉的时候很多小小孩子们也照样光脚玩。

    在游乐场里,我不止一次目瞪口呆地看到小小孩子把沾满泥巴的手指塞进嘴里,像刷牙一样来回捣鼓,然后妈妈来了,我以为妈妈会训斥她的行为,没想到妈妈从包里拿出一块面包问:饿不饿?接着,小孩用沾满唾液和泥巴的手香香地吃起来。

    如果你跟一位德国小朋友说:饭前饭后要洗手。TA们肯定觉得你在讲童话,家长会告诉你:提高抵抗力的办法就是脏脏地耍(此前新冠病毒传播快的原因之一吧)

    刚开始,孩子去幼儿园时,我每天嘱咐她:”饭前记得洗手!“她每天回来说:"妈妈,今天又是我一人去洗的手"。“老师没让其他小朋友去吗“?“没有,老师自己也不洗啊!”

    有一次,我带孩子去儿科医生那里检查身体,医生很认真地在孩子身上摸了一通,然后从旁边的袋子里拿出一块软糖递给她,说:"表现不错,奖励你哒"!这块软糖可没有包装纸啊。孩子接过来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但还好她并没直接往嘴里放,而是跟医生说:“我留着一会儿吃”。走出诊室我问她为何刚才没吃,她委屈地说:“德国人就是这样的,我也没办法,我虽然觉得不干净,但还是要礼貌一些的。“🤢

    休克十:嚣张的五一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国内每年五一小长假,在帝都一片瑞气祥和中,我要么大扫除要么去踏青。

    一旦赶上在德国过五一,我不敢出门。

    五一前一天,柏林的气氛就已经开始紧张了,尤其是闹事重灾区Kreuzberg区的银行、商店下班前紧锣密鼓地加固门窗,大批警员各就各位。因为4月30日晚上是传统的瓦尔普吉斯之夜,也称女巫之夜,很多示威小团队们就乘着夜色出发了,TA们策划了一个“反资本主义的瓦尔普吉斯之夜”,并准备大干一场。

    五一当天,那真是比庙会热闹多了。我庆幸住的离重灾区比较远,但即使这样,示威队伍经过门后街道时仍然能清晰地听到鼓乐喧天的呐喊声,音响里发出的咚咚声似乎已经逼近我的小心脏。我想这要是在Kreuzberg区得乱成什么样子啊…

    五一早已成为德国示威者的传统节日。各个示威小团体分散在不同区域游行,主题不同,激烈程度也不同,温和点的像反种族主义小组,像割资本主义羊毛小组,灾难片则在重灾区上演,极左分子的同性恋和女权主义、反政府主义轮番上阵,打砸烧车袭警简直无恶不作,当然失去了理智,今年自然也不会因为疫情保持距离,戴口罩的寥寥无几,德国媒体称之为“狂野的新冠趴”。

    五一缘起于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当时40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斗争,大批示威者的牺牲换来纪念劳动者的国际劳动节。二战后,东西柏林在庆祝五一劳动节的方式上开始分道扬镳。80年代起,”五一“在德国逐渐发展为暴乱日,并作为传统延续至今。

    所以,五一这天,不要在德国大街上瞎溜达。

    休克十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德国厨房用具世界闻名,德国人对工具的热爱可谓世界之最,厨房都被整得跟化学实验室似的,样样俱全。德国人家里的厨房不管多大,总有两样基础神器:烤箱和洗碗机。

    德国厨房都是整体厨房,烤箱和洗碗机是整体厨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这两大基础神器体积差不多大,一般60厘米高,59厘米宽。无论硬菜还是素食,什么面包、蛋糕、饼干统统都可以放在大烤盘里交给烤箱,时间一到,香气扑鼻。吃完饭,洗餐具的事就交给洗碗机,洗碗机不仅洗得锃亮,还有消毒功能,两全其美。

    刚来德国时,我既不喜欢烤东西吃,也不习惯用机器洗碗筷。后来慢慢依赖成瘾🤐

    曾经有一样小小的厨房用具令我瞠目结舌,德国人几乎人手一份,那就是煮蛋计时器。对严谨高效的德国人来说,煮蛋靠感觉不靠谱,精确到一分一秒的机子更能带来安全感。术业有专攻,不同水果和蔬菜,也必须拥有不同的专属工具,无论是外观,细节设计还是功能,都别出心裁。比如榨柠檬汁器,菠萝削皮器,牛油果起核器,压蒜器,鸡蛋处理器,玉米脱粒器,各种各样的碎菜器…而且,这些小工具们统统可以进洗碗机里!

    我做饭一向奉行天马行空,喜欢自制菜式,随心所欲,厨房里的很多厨具我都没碰过。然而,当我发现它们的妙处时,捶胸顿足,相见恨晚。就比如那个电动厨师机, 因为太大占地,之前懒得看它一眼,以为是类似缝纫机的古董。现在,陷入烘培坑的我,做甜点不再需要手动搅和面团,不然每次胳膊和手累到快抽筋。

    虽然在中国人看来,即使超强阵容的厨房厨具也没让德国人做出世界一流的家常菜,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中国人研究吃什么,德国人研究怎么吃,中西搭配,干活不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德国文化休克的那些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qay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