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蒙台梭利
我们今天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有一天我们什么都不必再为孩子做。
尽管爱,深爱,非常深爱,我们也不能代替他们去生活,去感受,去历练,去追求。我们越舍不得放手,越难以放手。迟迟不放手的我们将疲惫而迷惘,迟迟不被放手的孩子将自卑而痛苦。
爱孩子,就别把孩子关进鸟笼,而要给他整个的天空。而我们,只需在天空下深情的凝望,凝望那越飞越高的影子,用爱和宽容给孩子留一个身心休憩的港湾,就够了。妈妈只要带孩子来到安全的开阔地,就可以放孩子去自由玩耍了,这世界是你的,也是他的,但终将是他的。
协助孩子处理问题,是协助,不是包办代替,也不是不闻不问。
孩子自己穿鞋,努力了好半天,还是摆弄不好,眼泪掉下来,妈妈的心都碎了,对孩子来说千难万难,对大人来说不费吹灰之力,所以大人不由得想伸手帮忙,可是伸手帮忙只是一时,不能永远帮下去。况且帮忙太多,孩子会认为是自己做不好的缘故,无形中削弱了自信心。
有些孩子还会就此认为:父母就该帮忙,能让父母做的我就不用动手。这种观念发展下去的结果就是,父母做的再多都是活该,理所当然,孩子不知道感谢他人的付出,仿佛地球就该围着自己转圈。
冬天送孩子去幼儿园,到了教室门口,很多家长都帮孩子把厚厚的大衣脱下来,叠好,放好自家孩子的小柜子里。宁宁班上的曹老师说:“请您让孩子自己脱自己叠衣服放柜子里。”
家长们当然马上住手了,有些担心的看穿得圆滚滚的小皮球一样的孩子们费劲的仰起脖子,摸索着找拉链,拉呀拉,拉不动,再拉拉,拉下来了。然后歪着肩膀甩出一条胳膊,再转身转身把另一条胳膊拉出来,像肥肥的小企鹅。表情认真的站在小桌前,小心的把衣服翻过来,面朝上,袖子折在前胸,下摆折上去,整齐叠好,然后卷起来,抱到各自的小柜前塞进去。
家长们由开始的心疼变得惊讶而骄傲,原来自家的宝宝这么棒,孩子们却表情平常的进屋去洗手了,准备吃早餐。
决定要不要帮忙,得根据事情的难度和性质。妈妈原则是:能不帮就不帮,非帮不可的事情尽量少帮,把孩子当成和自己有距离的某人,而不是“我那可爱的小心肝”。
如果是孩子通过自身努力能独立完成的事情,父母就要尽可能的鼓励孩子自己完成,可以在旁边帮忙想办法,提出建议,但不要越俎代庖。让孩子自己体会努力得到的成果是多么荣耀,孩子对成功有了期待,下次就会更努力的独自追求成功,这对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品质很有意义。
比如系鞋带、给玩具娃娃穿衣服,给小汽车换电池,整理玩具箱,收拾自己的衣柜,跟着电视节目做手工,去田野捉虫喂小鸟,等等。孩子其实本来也是很希望自己做的,却往往因为大人的好心帮忙而变得兴味索然。
如果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无论如何努力孩子也不能自己完成,父母可以一起参与进来,做出示范和引导,让孩子掌握方法,循序渐进,逐步熟悉,至少能通过努力做的越来越好。不但融合了亲子关系,也让孩子知道了:不是所有的事情通过努力都能立刻实现的,但追求的过程本身也很快乐。
这样的观念对孩子未来人生很有帮助,每个人都想考试第一名,但第一名只有一个,第一名以外的所有人都要面对现实,虽然经过了努力,但没能实现最高的理想,可是在努力的过程中学到了知知识,了解了世界,充实了心灵,也改进了方法,这都是收获,而且是更长远的收获。将来求职谈恋爱,都可能遭遇同样的挫折,不是所有努力都一定获得完美的收获,但追求的过程就很精彩,生活本身就是从一个起点不断去往下一个终点的过程。
比如长途步行,从家走到十公里外的水库公园。家长明知道对小孩子来说很难实现,但为了不伤害孩子的热情和勇气,可以帮孩子做充分的准备,打点背包,带上水和干粮,然后全家一起出发,边走边玩边观察大自然,是多么难得的亲子时光啊,也许走了五公里孩子就累的走不动了,那么走走歇歇也好。就算最后真的走不到目的地了,大家可以路边打车完成旅途,锻炼了身体,欣赏了风景,也磨练了意志。
如果是很容易做的事情,孩子只是因为情绪而不愿意自己做,或者是撒娇请父母帮忙。我们就得温柔而坚定的告诉孩子,“相信你能做到,如果你自己做好了,爸爸妈妈都会为你非常骄傲的,做好这件事对你来说很有意义,就像小兔子要自己拔萝卜,吃起来才格外香甜。”
孩子撒娇只是想求证爸爸妈妈还一如既往的爱自己,我们可以明确告诉孩子,不管你做的到做不到,爸爸妈妈都爱你,但我们相信你能做到,希望你能做到。例如孩子不愿意自己剥鸡蛋,不愿意自己拿勺吃饭,不愿意自己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去,不愿意自己睡觉,等等,父母就可以“袖手旁观”,温柔鼓励。
如果孩子坚持不自己做,父母也不要妥协,因为孩子也会“见人下菜碟”,他知道耍赖有效,下次还会耍赖,那父母就更没办法管理教养了。
当我们不得不帮忙的时候,首先是态度上,不要流露出:“看看,没有大人帮忙你才做不好呢”,也不要说“早就说了你做不好,还不相信,怎么样,还不是要我帮忙”。其次是帮助之前,征询孩子意见:“遇到困难了吗?要不要帮忙?或者一起想想办法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然后是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要和孩子用商量的口气交流:“你觉得这样做可以吗?你还有什么好主意?”这样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一次活动中尽量主动的动手动脑,有所收获。
协助孩子处理问题,孩子是主角,我们只是帮忙的,并且要在孩子请求我们帮助的时候才有限的帮忙。做到不管比包办还要难上加难,因为我们是那么的疼爱孩子。只是你我都知道,怎样才是对他来说最好的。我们得轻轻的放开手,让孩子迈向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