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名将李天柱

作者: 欧皇seif | 来源:发表于2019-01-20 22:17 被阅读62次

    鲜为人知的李天柱,我们家族的英雄

    1959年2月,陈毅元帅在《回忆三年游击战争》一文中,曾高度赞扬一名我党和我人民军队的优秀干部,他就是李天柱。李天柱作战勇敢、文武双全,先后担任耒阳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湘赣省委候补委员兼独立第一师师长、红八军军长、中共湘赣省委军委书记等职。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及五次反“围剿”,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卓著功勋。

    李天柱,别名振湘,号挽天,1899年秋出生于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今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县哲桥乡的一户农民家庭。据资料记载,李天柱父亲武艺高强,体格健硕,曾参加满清政府的科举考试,并连过几关,被取为“武秀才”。考中秀才,按照当时满清社会惯例,也算是有了功名,便可以“见官不跪,减免一些赋役”。故而,相比于同时期的其他家庭,李家由于苛捐杂税有所减轻,生活还算得上富裕,可谓衣食无忧。

    然而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这一家人尚未来得及享受天伦之乐,李天柱的父母便双双撒手人寰。父母去世后,兄嫂承担起了抚养弟弟的重任,他们在尽力满足李天柱的衣食之余,还将其送进了本村的私塾。懂事的李天柱深知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因而格外用功,加上他天资聪颖,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很得老师赞许,1920年还考入耒阳城北花萼小学学习。李天柱生性豪爽,闲暇时喜欢向懂点武术的人学拳练腿,练就了一身武功。两年后,李天柱于花萼小学学成毕业,随即前往耒阳县遥田乡石仙坪小学担任教员。

    在此前后,湖南省出了件大事:湖南第一纱厂工人因华宝公司不愿在旧历年发放双薪而罢工,遭到军警镇压后,湖南劳工会领导人、长沙劳工领袖黄爱与庞人铨亲自去质问省长赵恒惕,“并代表劳工会与纱厂交涉,争得以红利百分之五提交劳工会充当湖南教育经费,限制工时、童工,成年女工每月例假三天,设立工人澡堂、图书室、调养室等项有利条件”。然华宝公司在与黄、庞二人进行谈判的同时,又拿出5万元巨款贿赂赵恒惕,随后赵将二人逮捕,不久秘密杀害。黄爱与庞人铨的遇难,以及赵恒惕在此事件中暴露出来的丑恶嘴脸,让忧国忧民的李天柱进一步认识到了社会的腐败。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痛下决心,做出了影响其一生的重要选择:军事救国。不久,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开始招生,李天柱毅然弃文从武,奔赴广州报考,并最终入黄埔军校(工兵科)第四期学习。

    入校不久,盘踞在广东惠州、潮州、汕头一带的反动军阀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和段祺瑞政府的支持下,举兵进犯广东革命政府所在地广州。为打破陈炯明的反动企图,广东革命政府决定进行第一次东征,李天柱也参加了此次征讨。当时李天柱不仅直接参加战斗,还负责宣传和组织民众工作。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刚刚组成的黄埔军校校军两个教导团和许崇智部粤军,以势如破竹之势击溃陈炯明部主力,控制了东江地区,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胜利。

    在校期间,李天柱除了努力学习各项专业知识外,还认真阅读马列主义书籍,并与同乡李汉蕃、段子中、钟森云、徐康等创办了《耒阳新潮》半月刊。该刊当时在广州编印,运回耒阳发行。第一期导语写道:“我们根于爱国爱乡的一片真情,秉着与黑恶势力奋斗的精神,注重客观事实,不重主观言论,以激励在时代中落伍的耒阳人,共同担负起改造耒阳,改造中国之责任……”

    《耒阳新潮》创办后,李天柱在努力做好编辑、发行工作之余,还以“挽天”的笔名,发表了《为十月革命敬告被压迫的中国民族》的文章,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呼吁中国人民效法苏俄,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就这样,在李天柱等进步青年的不懈努力下,《耒阳新潮》这种以倡导时代精神,并以图“唤醒耒阳人的觉悟”,“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办报宗旨,对当时耒阳的国民革命产生巨大影响”。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李天柱被分配至国民革命军中任初级军官。1926年5月上旬,广东革命政府派遣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为北伐先遣队,从广东肇庆出发,挺进湖南,李天柱又调任叶挺先遣独立团排长。他随着独立团将士兵出韶关,一路先锋,向湖南进军。5月中旬,独立团即击溃军阀陈炯明1000余人,月底,又先后击败敌军4个团的兵力,占领攸县,为北伐军进入湖南打开了通道。

    8月19日,北伐军向凭险据守平江县城的吴佩孚主力1万余人发动总攻,李天柱所在的独立团也在农民向导的带领下,从敌人守备薄弱的侧后,突然发起猛攻,率先打进了平江城。随后,北伐军入岳州,前锋直抵湖北境内。眼见形势危急,吴佩孚急调近3万人的兵力,企图利用粤汉铁路上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天险汀泗桥,固守待援。汀泗桥是北伐进军的必经之道,夺取汀泗桥遂成为北伐进军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26日清晨,北伐军第十二师以第三十五团为先锋,李天柱所在的叶挺独立团、炮兵营及师部相随,自中伙铺出发向汀泗桥攻击。同时北伐军第十师以第三十团为先锋、第二十九团为中路、二十八团炮兵营及后备队,依次从山峡冲出发,向汀泗桥西南的赤岗亭方向挺进,第三十六团则从石坑渡起程,以其第一营为前锋向汀泗桥右翼前进。

    上午10时半左右,北伐军第十二师第三十五团尖兵连进抵敌军前哨阵地高猪山,双方交火,汀泗桥战役正式打响。当时北伐军连续冲锋10多次,汀泗桥几度易手,双方伤亡惨重,争夺异常激烈。27日拂晓,李天柱所在的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由农民向导带路,乘夜色迂回敌人背后,发起猛攻,前后夹击,终于突破敌军阵地,占领了汀泗桥。汀泗桥战役中北伐军共俘虏敌军官佐157人,士兵2296人,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独立团也阵亡不少官兵,李天柱身上亦6处负伤。

    稍后北伐军占领武汉,伤愈的李天柱再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科学习,结业后先后担任武汉地区工人纠察队中队长、大队长等职务。此时的李天柱思想进步,表现优异,且有强烈的入党愿望,鉴于此,1927年,在两名共产党员的介绍下,李天柱高举铁拳,在鲜红的党旗面前庄严宣誓,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正式投身到革命的滚滚洪流中。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国国内政治局势陡然逆转,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就此夭折。在反动派随后的大屠杀中,全国共产党员数量从大革命高潮时的近六万人急遽减少到一万多人,中国革命陷入低潮。然而,在严峻的生死考验前,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没有退缩,她高举起革命的大旗,毅然决然地进行武装抵抗。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发生后的第17天,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任连长的李天柱等共产党人在贺龙、叶剑英等人领导下,于江西南昌举行了震惊世界的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稍后,在随起义军南征广东潮汕途中,李天柱在汕头作战时不幸负伤,被送到香港医治。在香港期间,李天柱一度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他一直未忘记共产党员的职责,始终在努力地寻找组织。终于,在伤愈返回广州后,他几经周折于三河坝同朱德取得联系,到所部任营长,再一次回到了革命队伍中。不久,朱德鉴于李天柱有勇有谋、卓有才华,派其回耒阳组织农民武装斗争,从事农民运动。

    1928年1月,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李天柱率所部参加了声势浩大的湘南起义,并在工农革命军配合下攻克耒阳县城。3月,耒阳成立苏维埃政府,李天柱被推选为耒阳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到任后,李天柱立即组建县赤卫大队,并在全县普遍建立区乡赤卫队,率赤卫队在本县哲桥、三益、春江铺一带阻击进犯之敌。4月,李天柱奉命随朱德上井冈山。5月,转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二营营长,率部参加了巩固发展井冈山根据地的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等数十次反“围剿”作战。

    翌年1月,李天柱率部转战赣南、闽西开辟根据地。2月9日,李天柱跟随红四军3000多人走到瑞金黄柏一带时,追敌刘士毅旅的先头部队与我军后卫部队接火。当晚,军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在宿营地――大柏地的王家祠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利用大柏地南端有利地形设伏歼敌,摆脱被动局面。

    大柏地位于瑞金城北30公里,其南端从隘前、麻子坳到大柏地圩,是一条南北走向、长约六七公里的峡谷。“两旁山高林密,一条曲径绕行谷底,通往宁都,天生一个打伏击的好场所”。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在红四军特务营、独立营边打边退的引诱下,骄横一时又邀功心切的敌人闯入红军伏击圈。战斗打响了,全军指战员拼死一搏,终将追敌歼灭,俘获敌团长肖致平、副团长钟桓以下800余人,缴枪800余支”。在这场惨烈而雄壮的战斗中,李天柱不幸负伤,留东固养伤。此后,李天柱先后担任红六军(后改称红三军)第二纵队五支队支队长、第二纵队纵队长、纵队司令员等职,“指挥部队配合伍中豪所率的红四军第三纵队,歼敌郭凤鸣部于长岭寨,攻克沙塘湾土围子,杀得敌人胆战心惊”。除此之外,李天柱还参加了进占长汀、兴国、宁都等一系列战斗,并率部参加文家市、围攻长沙和攻克吉安等战斗。10月,李天柱调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担任赣南红军学校领导人。

    1931年春,李天柱调往湘赣革命根据地,任湘东南独立师师长。到任后,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李天柱要求各单位党支部必须定期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民主决策部队各方面的重要问题;连队建设士兵委员会,负责文化娱乐和生活管理、伙食改善等工作;对当地政府应予以尊重,经常向人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部队自身的宣传工作应生动活泼,提倡战士们在驻地书写宣传标语,在火线上向国民党军喊话。李天柱的一系措施取得了重大效果,稍后还被作为模范向其他部队介绍、推广,对所属红军部队政治工作建设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不久,斗志昂扬的湘东南独立师在李天柱率领下光荣出征,连克资兴县保安团和永新县挨户团,并攻下两县县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湘赣革命根据地,李天柱也由此成为湘赣革命根据地著名红军将领、湘赣红军元老。3月底,李天柱升任中共河西(湘赣)临时总前委委员,协助滕代远统一指挥红七军、红二十军和湘东南独立师,配合红一方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7月,国民党军集中30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发起第三次“围剿”,其中3个师分路向湘赣苏区进犯:第四十三师师长郭宗华率部以“狼奔豕突”之势,向湘赣省政府所在地永新进犯;新编第三十二师师长陈光中以一个师兵力进攻茶陵的洮水;第二十八师师长公秉藩的先头部队一个团已到了吉安的永阳。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李天柱与政委谭思聪等积极研究对国民党军斗争的策略和战术,决定以少数部队在地方武装和广大群众配合下,对进占永新城的国民党军第四十三师一个旅进行昼夜骚扰。“他们组织部队白天打冷枪,放冷炮;夜间在城垣周围的山上燃起火光,放带有宣传品的风灯。”同时,还采用游击战术,“把出城办事、抢粮、捉鸡鸭、奸淫妇女的国民党军官兵擒获,切断城内与城外国民党军的联系,断其粮道,使永新城变成一座孤城”。就这样,没过多久,驻永新城的国民党军便被迫撤向安福。李天柱与师领导立即率部队尾追至安福金田附近,歼其一部。

    9月29日夜,李天柱接到中共吉安县委报告:国民党军第二十八师一个团撤到了永阳,请求红军独立第一师(由湘东南独立师改编而成)去打。李天柱遂率部连夜进发,于第二天15时赶到永阳附近。稍事准备,李天柱即率部展开猛烈进攻。经两小时鏖战,部队攻入永阳镇,全歼驻守的国民党军,俘其团长毕卫汉以下约1000人。

    战后,部队在永新休整时,又得到中共茶陵县委报告:国民党军陈光中部正在进攻洮水。李天柱、谭思聪遂率红军独立第一师第一、第二团,红二十军第一七五团立即奔向茶陵。经两个小时战斗,最终打垮国民党军,俘200余人,缴获两挺重机枪和其他武器装备,从而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这一地区的“围剿”。

    红军独立第一师经过休整,转战赣南,先后攻克上犹和赣县的塘江镇。塘江战斗打垮国民党军马昆两个营和当地地主武装靖卫团。接着,李天柱组织部队在上犹和崇义地区,帮助组建地方武装赣南独立团,还派去一些干部,拨给一部分军械。在地方政府协助下,红军独立第一师积极动员青年参加红军,部队迅速发展到2800余人。

    1931年11月初,国民党军10个师连同地主武装总兵力约8万人,对湘赣苏区发动“围剿”。湘赣苏区的永新和莲花两个中心县城,均被来犯的国民党军占领。红军独立第一师遂奉命赶来与红军独立第三师一起战斗,围困永新和莲花两个中心县城的国民党军。

    仔细勘察完敌情后,李天柱和冯建元研究决定,采用毛泽东“敌驻我扰”的战术,重点包围永新的国民党军,找机会发起突袭,歼其外出的小分队和运动中的人员。他们组织部队伏击国民党军运送物资的交通队,截获其枪支、粮油、服装;派出小分队在县城周围打土炮、放冷枪,闹得国民党军官兵整夜不能安睡。   12月,红军独立第一、第三师在永新的钱市街与国民党军周至柔部发生激战。在敌众我寡、战斗异常激烈的危急时刻,李天柱身先士卒,奋勇拼杀,鼓舞了士气,给周至柔部以重大杀伤。“罗霖部见周至柔部损失惨重,怕自己也遭打击,便退出了莲花”。在罗霖部撤退时,李天柱率部出击,步步紧逼,设伏击圈,消灭小股国民党军,使罗霖部在湘赣苏区难以立足、被迫全部撤退,从而粉碎了国民党军对湘赣苏区的“围剿”。

    翌年2月,从参加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归来的中共湘赣省委委员王震,传达了中革军委关于“成立湘赣军区、统一武装指挥”的命令,中共湘赣省委遂召开湘赣独立一、三师誓师大会,独立第一师与独立第三师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李天柱任第八军军长兼独立第一师师长,并被增补为中共湘赣省委委员。同时成立湘赣军区,张启龙为军区总指挥,李天柱为副总指挥。不久,李天柱又任中共湘赣省委军委书记,并兼湘赣军区副总指挥、第八军军长、第一指挥部指挥。

    6月,蒋介石调动12个师的兵力,围攻湘赣苏区。为牵制国民党军,防止国民党军南下,减轻对红一方面军的压力,红八军与红三军团决定从两翼攻击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湘军。李天柱先率红八军攻击网岭国民党军,获胜后,续取攸县。同时,红三军团也占领了桂东和汝城,其先头红七军逼近酃县之水口,从两翼夹住国民党军,有力地保证了红一方面军在粤北南雄县地区击溃粤军20个团的战斗。

    据记载,8月初,国民党军侵占官田。“李天柱与王震决心先集中兵力打击占领官田和东塘等地的国民党湘军第十五师,而后视敌情变化再打击占领茶陵湖江等地的国民党军第六十三师”。6日,“王震、李天柱率部从莲花隐蔽出发,于当夜到达攸县苏区皮佳,得知官田守军是攸县保安团,决定首先歼灭这股守军”。7日拂晓,趁敌保安团尚未起床,红军独立第一、第三师和地方武装,分路从官田桥上、桥下突然发起攻击。敌保安团遭到突然袭击,仓皇应战,一面还击,一面溃逃。红军独立第一、第三师分路追击保安团,除各路追击击毙一部外,其余200多人被俘。接着,各路部队攻入官田镇。这次战斗,共击毙保安团约300人、俘200余人,缴获400余支枪、子弹数万发和一批军用物资。

    9月,李天柱率部在永新击退敌一个师对中共湘东南特委的进攻。接着,他又参加了攻打分宜的战斗,负重伤后离队休养治疗。不久,兼任中共湘赣省委妇委会书记。与此同时,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开始在中央占据统治地位,推行“城市中心论”,要求红军去占领城市,反对毛泽东的在农村积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曾一度因对王明的亦步亦趋被讽为王明宗派小集团里的“二十八宿”之一的夏曦抵达湘鄂西苏区后,在“反立三路线”和“拥护国际路线”的口号下,武断地否定了湘鄂西党、苏维埃和红军在长期斗争中所取得的成绩,取消了湘鄂西特委及军、师指挥机关,并于“肃反”中先后杀害段德昌、周逸群、孙德清、段玉林等一大批党和红军的优秀领导人。夏曦还置红军数次战役失利的血的教训于不顾,坚持让红军执行中央“堡垒对堡垒”、“短促突击”等单纯防御的军事路线。

    按照夏曦的“左”倾路线,红军必将遭受巨大损失。怀着对党和人民的高度忠诚,李天柱坚持原则,对当时一些“左”倾错误军事指导思想提出不同意见,因此受到排挤,被调离部队,到红军大学“改造思想”。同年秋,李天柱调往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改任红七军团十九师五十五团团长,降职使用。然而,由于“左”倾路线的影响,尽管有李天柱等众多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仍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处境十分不利。鉴于此,1934年7月下旬,根据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指示,湘赣红军主动退出苏区,向湖南省中部转移,以保存实力。是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李天柱奉命留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任红军独立第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团长。11月22日,他率部参加谢坊伏击战,并获得胜利。

    1935年2月,李天柱奉命率红24师4个连,进至寻(邬)南游击区,并向广东东江地区发展。“4月初,转至安远、寻邬南部地区与罗屏汉部游击队会合,任粤赣边军政委员会委员,后率一个大队在当地游击。6月,李天柱率部突围,经一路拚杀,部队损失很大,仅二三十人到达江西寻邬县南部,最后因敌我部队实力悬殊在江西寻邬(今寻乌)突围战中牺牲,年仅36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噩耗传出,全军指战员都为之扼腕、惋惜。多少年过去了,党和人民也没有忘记这位烈士。1959年2月,陈毅元帅在《回忆三年游击战争》一文中,高度赞扬李天柱是党和人民军队的优秀干部。今天,在烈士的出生地,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以示缅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军名将李天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om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