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学生一起,学习《桃花源记》。
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渔人。对渔人最主流的评价——不地道,不诚信。
渔人“无心插柳柳成荫”误打误撞,竟然就进入了这样一个六百年不曾被人打扰的地方——世外桃源。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安居乐业,和谐平等,老有所依,少有所养。桃花源里的人给予了渔人足够的热情,足够的款待,足够的照顾。不信,你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如此盛情款待渔人,桃花源人在渔人离开时,只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不足为外人道也!”
渔人到底怎么回应的,课文没有明说。但是,我们可以想到,渔人面对如此热情淳朴的桃花源人的盛情款待,应该是不会当场拒绝的,所以,他应该是答应了桃花源人的这一要求的。
可是,这个渔人呢,又是如何面对自己的承诺的。离开桃花源后,他似乎丝毫都没有犹豫过,就开启了“泄密模式”——“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不仅如此,他从桃花源出来后,直奔郡守处告密——“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天呐,无法可想!怎么可以如此厚颜无耻!做人的底线在哪?
有学生问,他为何急于去告密呢?理由无外乎一个“用告密换取赏赐”,都是利益惹的祸。
人性,有时候是无法去考量的,在利益面前很容易迷失做人的准则。虽然,桃花源人曾经如此厚待他,曾经如此热情好客地对他,曾经那么淳朴善良地待他,但他依然选择了背叛。这一切,除了源于利益,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吗?
渔人呐,你这事做得真的有点不地道呀!
其实,这就是人性,没有利益纷争时,大家都很和谐,一旦有了利益涉入,什么亲情、友情、爱情,统统都会退居二线,只有利益占了上风。
是的,这就是人性!
当然,回归《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不得不说,渔人是陶渊明设计的“背锅人”,陶渊明为了展现这个美好和谐的“世外桃源”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存在的,是虚构的,他只能让渔人在“处处志之”“寻向所志”的情况下,依然“不复得路”,依然“未果”,只能“后遂无问津者”。
虽然如此,陶渊明还是深笃人性的。有关“渔人”的这一设计,我们是不感觉突兀的,而是感觉,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人!
但愿,此生我们都能坚决不做“渔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