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卑与超越》第六章“家庭的影响”里,阿德勒这样说:如果在家庭中没有权威的存在,那么其中必定会有真正的合作。父亲和母亲都不应该在家中占有太突出的地位。这句话我深以为然。
这一章里,我们先来谈谈“母亲的影响”。
母亲是婴孩第一个接触到的人类,也是除了他自身之外,最先使他感兴趣的人。她是他通往社会生活的第一座桥梁,一个完全不能和母亲发生联系的婴孩,必定会走上灭亡之途。
这段话可以看出,母亲对孩子的作用,但,我们大多数女性在做母亲之前,是没有去进行专门学习做母亲的技巧或者方法的。特别是生第一个孩子时,简直就是手忙脚乱,等第二个孩子出生之后,你也许才会有些经验,会从容一些。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儿子在四岁就离开我,跟着他爸爸到县城上幼儿园,那时候,只是想到为孩子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没想到,这一阶段正是孩子需要母亲陪伴左右的关键节点。况且,那时候,他爸爸因为工作忙,也做不到天天陪伴孩子,而是一周才能把儿子接回家里,我也只能一周见孩子一次,这样的情况一直到儿子上六年级,才转变过来,可儿子已经十一二岁了,该上初中了,相对于小学阶段,初中的孩子越来越喜欢和同伴在一起,父母作用相对减少,因此,我始终觉得儿子和我关系不是很亲密,高中时还出现了早恋现象。他性格温和有余而刚毅不足,这都是让我常常感到愧疚的地方。世界上最难的职业是什么?不是总统,不是工程师,不是科学家,而是父母。为了避免类似像我这样对于孩子教育走弯路,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做母亲的技巧。
所谓母亲的技巧,我们指的是她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无法用教条来传授的。每天都产生新的情境,其中有千万点都需要她应用她对孩子的领悟和了解。她只有真正对孩子有兴趣,而且一心一意要赢取他的情感,并保护他的利益时,才会有这种技巧。
这段话中,首先告诉我们作为母亲,要具有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也就是要很乐意去为孩子付出,记得樊登老师说过,孩子的感知世界能力很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所以,妈妈对孩子的态度好坏,孩子是能感知到的。曾经在抖音上看到这样一个镜头,一位妈妈在凶五六个月大的婴儿,刚开始婴儿表现出不懂甚至还咯咯笑的表情,不一会儿就哇哇大哭起来。可见婴儿是感受到了母亲是在生气,所以,用哭来表达自己的害怕。
其次,母亲要使孩子和她合作。也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对于婴儿来说,当孩子不能get到母亲的点时,母亲,就要运用一些技巧了,比如,轻声细语和孩子对话,也可放舒缓的音乐,使婴儿放松心情。由于,这种能力是没有教条来传授,且,每天都会产生新的情境。所以,这就要求母亲对孩子有真正的兴趣,并且一心一意赢取他的情感,保护他的利益。
这让我想起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培养。老师面对的学生形形色色,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所以,在实施教育手段时,自然也要不同对待,而不能搞一刀切。比如,这次超长假期网课学习布置相同的作业,有的孩子能工整规范按照要求书写,而有的孩子只能保证做完,质量就有点儿差强人意,对于,这部分学生作业,我这样给他(她)批改,“为你点赞,如果你能规范书写,就可评为优秀了!”或者,“今天的作业非常棒,很遗憾没有纠错痕迹,距离优秀一步之遥,加油!”等等。这样的激励方法,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主动把做错的题纠正过来。甚至一直被评为优秀作业的孩子,因为偶尔一次没有评为优秀。即便我给她的评语依然是夸奖的。(他)她也会主动去订正。我和学生之间的这种默契,这种合作,无需多言,彼此都能知道对方的意思,感觉妙极了!
阿德勒说,母亲要真正对孩子有兴趣,而且一心一意赢取他的情感,并保护他的利益,才会有这种技巧。作为老师,要想让“神兽”们乖巧听话,顺从你的意愿,会和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就要求老师对他产生真正的兴趣的,赢取他(她)的情感,保护他(她)的利益,因为他们能感知到你是否真正喜欢他。你对他充满兴趣,他才会对你有所回应。
在教育的现实中,总有些孩子难入我们的心。于永正老师说:允许老师不喜欢某些学生,但不允许不尊重学生,尊重是做人的第一原则,也是教育的第一原则。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也曾这样说: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我想:老师的行为就是对学生感兴趣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