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三个部分阐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及写作带给我的变化,分享一个真实的自己,写作如何治好了我多年的精神内耗
1.贫穷的童年,起点低不代表人生的全部。
我打小生活在山区,家里有个哥哥,住在一个公家房子,房子也是破破烂烂的,一到下雨天就开始漏雨,父亲常年在外打零工,母亲在家务农。
童年的家家里一贫如洗,父母没有精力关照我们,我的身体也不好,稍不留神就会感冒发烧,性格内向且自卑,成绩也不是太好,我自己总结就是内向自卑,身体羸弱,皮肤黝黑,和大多数贫穷孩子一样,我迫切想要改变自己命运。
越想改变,就越事与愿违,导致我性格狭隘、敏感、偏执,时而暴跳如雷,时而抑郁感伤。
不过在山里的一段经历,也是我人生最开心的日子。物质生活虽然不那么富裕,可回忆起来却是人生美好的一个篇章。山山水水、花花鸟鸟,炊烟袅袅,群山如黛。
我大部分时间和外公外婆在一起,外公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能捕鱼、能狩猎,能种地,能修补,能做饭,会游泳,会爬树,会养牛,外婆永远笑眯眯的,总是把最好吃的留给我,炒年糕、蒸年糕、糍粑、还有我最爱的吃的鱼。
2.拼搏的少年,不服输,别管太多,努力跑就行。
小的时候,上语文课室,老师给我们讲到天安门前升国旗和雄伟的长城,听得我如痴如醉,幻想着有一天,我也可以站在天安门前看护卫队升国旗,爬上万里长城,看一看祖国的风光。
一次语文期末考试,让我们写一篇关于梦想的作文,我的梦想就是看升国旗和爬长城,洋洋洒洒写了好几百字,老师公布成绩的时候,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一遍,我的心里美滋滋的,从此以后,在我幼小的心里面,种下了一颗种子,一定要走出去,走出大山走向更远的地方。
为了让我接受到更好的教育,爸爸决定举家搬到经济条件相对好点江苏,换了地方,生疏了许多,加上语言不通,第一学期成绩落下不少,我心里很是难受,第二学期,拼了命的学习,终于跟上了进度。
有些人天生就是英雄,他一出场自带光环,而有些人天生资质一般,就像田间小径上一颗毫不起眼的顽石,而我就是那颗顽石。
中考那年,无论我怎么学习,我始终考不到班级前几名,在农村学校,考不到前几名意味着只能念一般的高中。我很是着急,却无济于事,抱怨自己为什么这么努力还是取得不了好的结果,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中考成绩出来那一刻,我只能读了普通高中。
一度感到抑郁,还好遇到了一位好的语文老师,我的作文不错,老师很是喜欢我,鼓励我多读书,不要放弃自己,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刻,读《读者》、《意林》、《故事会》等杂志,每当有精彩的句子,我就把把他们抄下来,反复的阅读,直到印刻在脑海里。
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在现在,后来我顺利的考上了大学,后来通过努力我又考上了一家相对稳定的单位。其实,这一路走来,我失败了很多次,也想过放弃,但是咬紧牙关,也走了过来,我坚信即使这次失败了,只要自己不放弃,就一定会有其他的收获。
3.发展的壮年,稳健走,从容面对,一步一脚印。
如今的家如今我写作已经快5个年头了。在简书写作字数也快要突破50万了,粉丝1万+。
这些数据并不亮眼,我也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
去年加入齐帆齐学院,是一种缘分。同频的人才会相互吸引,我们虽来自五湖四海,出身、性别、价值观不同,但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就是把坚持写好文字,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有人问,读书写作有用吗?
我不知道如何去回答这个问题,有用和无用其实很难去界定。
抛开那些大而空的道理,我只想说读书写作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对于我来说,我实在找不到一条路,可以让我持续不断地去精进,进步,与改变。
这些改变是潜移默化的,与自己周身人相比,我好多同学没有读高中,大部分去了工厂,当然没有贬低的意思,有的知识和学历,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读书能够带来更多的选择,而是不是被动的活着。
写作可以疗伤,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们可能不能一夜成名,可能赚不了大钱,但是可以让自己心灵安顿。
当我们内心笃定的时候,也可以对世界心平气和。
你孤独难受找不到说话的人,如果你读过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里面的一句话“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话,一旦成为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你也会好受一点。
自己的书房当你失魂落魄抑郁不得志时候,你也可以读一读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现实世界里,或许没有贵人给你提供金玉良言,也不会如张良一样在沂水圯桥头遇见一个老翁,获得《太公兵法》,只有自己拯救自己,自己温暖自己。
没有啥技巧,就是一本本看,一篇篇写,有时也想放弃,不过不服输,人生就这样,累了给自己打气,来自农村的孩子,没有充足的物质,家里也提供不了太多,只有自己温暖自己,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太多精彩的地方,但是平凡的日子也可以不平凡,安心读书,努力写作,有梦想,我想这样的人生也不乏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