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读的是第二到第五回。
在这几回里,何进死了,吕布杀了丁原认董卓为父,董卓换了皇帝,曹操杀董卓不成出逃,路上杀了吕伯奢一家,关羽温酒斩华雄,刘关张三人作为打手和吕布杀了一场。
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01 不怕神对手,只怕猪队友。
何进和何太后其实拿到了一手好牌,没能扩大势力就算了,居然生生把自己打死了。
何太后非要相信十常侍,不但自己相信,还千方百计去保他们。何进有一堆谋臣,各种劝,他非不听,终于被砍成两段。最后何太后被逼死的时候居然还大骂自己的亲兄弟何进。
乱世中,无谋又不听取意见的人,真是惨啊。
深觉判断力还是很重要的。
02 人的品性比才能重要得多。
董卓明知吕布是杀了义父丁原来投的,哪怕是想用他能战之才,也该稍微防范下啊。还让他认自己为义父,顶着一个死人的名号,不会觉得后背发凉吗?
人说出轨只有一次和无数次之分,背叛也差不多吧。
03 曹操挺符合忠义之道的。
他劝何进杀董卓,劝王允众人杀董卓,借了七宝刀自己去暗杀,谨慎地调走吕布,被怀疑了马上应变,借口献刀,脱身之后完全没有犹豫就飞奔而逃。
决断力、谋略都相当好。
逃走后,一直努力招兵买马,继续声讨。董卓迁都时,明知道没有多大胜算,还是孤身追去,差点丧命。虽说也有想壮大自己的成分,但还是很有道义感。比袁绍那些不切实际的贵公子好多了。
感觉我要被他圈粉的节奏。
【一个疑惑】
杀吕伯奢这一节,三国志中并没有找到相关的情节。潇君说有人考证当时对待尊贵的客人是不怎么杀猪的,杀羊什么的更符合现实。所以怀疑这一段是小说家杜撰。
就当时曹操做的这些事来说,不太可能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话。更何况,他若真是这样的人,该对很多人都存疑,又为什么会对陈宫这样认识才几天的人说出这般掏心窝子的话呢?
我觉得这一段不太靠谱。
不过我也没有去查证,先存个疑在这里吧。
【一件争端】
对于关羽的相貌,和潇君争了半天。书中是这样写的:
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潇君觉得特别帅。
我对“面如重枣”很有意见,面色暗红色,怎么着都不是我心中帅的标准。再说,面色泛着暗红,关羽应该血偏浓,特别容易激动吧。这性格。但是其他的唇啊眉啊眼啊,又有点娘气。
最后,语言真的很简练,虽然和《聊斋》一样,难免有很多重复使用的,但仍然读得很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