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民俗故事散文
时光囚笼里的工匠精神

时光囚笼里的工匠精神

作者: 张阿盘 | 来源:发表于2017-10-23 19:56 被阅读0次

    我的家,在南京最北端一个小乡镇上,从高中外出求学到工作后定居市区,离开家乡已整整13年。这些年回家极少,直到今年初买车之后,返乡的次数才算多起来。

    在小镇生活,早餐的可选择性很少。每次回家,平时习惯睡懒觉的妻子都要起个大早,喊我一起去街道上唯一的那家烧饼店吃上两个刚出炉的烧饼。每次吃完妻子都会开心的大呼小叫: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烧饼!我笑着告诉她:因为这家烧饼店开了二十多年啊。

    说这烧饼好吃,还真不是夸张,刚出炉的烧饼鼓着圆圆的肚子,冒着诱人的热气,上层薄脆,下层厚软,金色的外皮上撒上厚厚一层芝麻,一口咬下去,葱香四溢,口感酥脆连绵,虽然烫嘴,却又急切地想把这幸福的滋味吞咽下去。

    记得6岁时刚搬到街道上,烧饼店就已经在这里了,每天清晨5点,老板和老板娘便开始劳作,老板娘擀面、搓团,老板单手焯水,把面饼一个个贴在烧着柴火的烤炉壁上,每隔10分钟,一炉金黄诱人的烧饼便一个个被铁叉夹出来,在桌上悠然的冒着热气。

    二十年前,家乡还是个大镇,每逢农历三五九,四里八乡赶集的人们挤满了长街,烧饼店门口的顾客络绎不绝,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乡镇合并和城市化进程,家乡已经成了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即使过年也人影稀稀。顾客越来越少,烧饼店夫妇却一直坚守在小镇的这一隅,以前经常看到他家的小儿子在店门外翻跟头玩耍,这次回家才知道当年那个小毛头上个月刚刚完婚。时代变迁如同江河东去,烧饼店的烧饼口味却还是最初的那两种:甜的和咸的,形状也还是那两种:圆的和长的。尝一口烧饼,熟悉的味道涌上心头,仿佛又回到了记忆里那个热热闹闹人来人往父亲还在人世间生活的那个小街道上。

    忽然想到,多少年只专精一门手艺,把一件不起眼的事做到极致,这不就是我们经常提起的工匠精神吗?我们热衷于在网上传颂寿司之神、煮米之神们的故事,仿佛他们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白袍老人,他们的身上都笼罩着一片圣光,这圣光的名字叫做情怀。可真实生活哪是那么诗意啊,现实中默默耕耘的工匠,很多就是老家这些总让你忽视的老手艺人啊,他们把唯一的谋生手段与熟悉的环境扣在一起,直到再也走不出家乡。

    曾经问过街坊里的小生意人,你们的手艺这么好,如果在城里开店,肯定能把生意做大,开好多家分店呢。他们只会憨憨地笑:你说的那些我们都听不懂啦,而且城里面的房子都像鸽子笼一样,别把我们住出病来呦。

    居住在城市里,享受着工业化带来的高效和便捷,闲适日久的我们往往对“工匠精神”这样一个名词产生诸多浪漫主义的幻想,却不知道很多时候,“工匠精神”的背后,是被围困在漫长时光里的无奈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光囚笼里的工匠精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fw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