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关于女子的书,之前就是,从三毛开始,张爱玲、苏青、杨绛,现代的黎戈,还有《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作者李莜懿。那些女性,总让我看到同病相怜的一面,也总能从她们身上,找到自我问题的解决之道。
读《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本来是为了学习如何写妈咪故事,但读了一部分,我还是被里面的人物性格吸引,那些好的或者不好的性格,组成的人生,总让我更加清醒地看清自己的生活,看清自己。
比如:张幼仪、黄逸凡、苏青、林徽因。
一、张幼仪:离婚女人最优雅的样子
如果说一个女人婚姻差,那一定要说看看张幼仪。
张幼仪,明明是大家闺秀,家世显赫;长相温婉大方,也不丑;还读过书,并不是目不识丁的朱安,而且,带着丰厚的嫁妆嫁入婆家。就是这样的女子,却被他的丈夫徐志摩嫌弃。
结婚第一天就看到他不情愿的脸;宁愿和佣人说话也不和他讲;婚后不久就离开;在张幼仪追到马赛看他,也是满脸的不情况。觉得她是土老帽,被嘲笑是“小脚和西服”!更甚至,在她身怀六甲之时,逼迫他赶紧流产离婚,好和他的女神林徽因结婚!
遇到这样的丈夫,任何一个女人都会崩溃吧!现实中很多女人选择是死缠烂打,鱼死网破;就算不这样,也会觉得自己有多么不堪、甚至自卑到想自杀吧!
但是张幼仪,原本看上去柔柔弱弱,惟命是从的女子,选择了放手:“去找一个更好人做你太太吧。”
之后,她独自带娃在异国生活,一边读书。最终,连那么厌弃他的前夫徐志摩也称赞她:“c可是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这两年来进步不少,独立的步子已经站的稳了,思想确有通道。”
不仅如此,此后,张幼仪还出任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补习文学和古籍,甚至金融业做的相当出色;创立了风靡上海的云裳时装公司——
离婚后,她的人生更广阔,更美好了。
更让我敬佩的是,离婚后,作为前妻,她照顾徐志摩的父母和第二任妻子陆小曼。
一个女人,是怎样的气魄才能让自己活成传奇呢!在我看来,除了她显赫家世的协助,更多是她自己内心的勇气和阔达。
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的呢?遇到死角,折回来就是了,再走一条路,只要向着阳光,总会有其他的美好。张幼仪,让我看到离婚女人最好的样子。
二、黄逸凡——坏女孩走遍天下
李莜懿说:“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
看到这句话,感觉用在黄逸凡身上真的是太合适了,黄逸凡你可能不认识,但她的女儿你一定认识——张爱玲。
没错,就是那个天才作家的母亲。是什么样的目前,生出这样天才的女儿呢?黄逸凡又是怎样的“坏女孩”?
黄逸凡,父亲黄宗炎是将门之后,但因无后,买了个农村女做妾。这农村女不负众望,生了龙凤胎,可惜父亲黄宗炎很快去世了,龙凤胎成了遗腹子。龙凤胎中的女孩就是黄逸凡。
二十二岁那年,黄逸凡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张廷重,也就是张爱玲的父亲,后来黄逸凡养母去世,她分得了大量古董遗产。
先说黄逸凡和张廷重的婚姻生活。在别人眼里,他们是一对郎才女貌的夫妻,课事实上他们性格极为不和。
黄逸凡做事果敢,思想先进,因为受到过西方教育,所以十分时尚、开放、热情,不仅美丽,而且有个性。充满女性独立自主的思想,对一切新潮都充满渴望。书中描述她和胡适等名流一起打牌,简直就是牌桌上的尤物。
而张爱玲的父亲,则是只会一天到晚读古诗、写诗文,顺便管逛窑子的迂腐“遗少”,典型的旧社会产物。
虽然有过一段幸福时光,比如新婚刚过,黄逸凡就出国,张廷重写情书换回。黄逸凡也曾给张廷重的生活带来很多亮色,比如从石库门搬到花园洋房,家里有狗、有花、有童话书,还有华美的新朋友,音乐会,高雅的聚餐,美丽的女主人,幸福的孩子。
但,即便如此,对于天性不合的夫妻,这也不过是回光返照。最终,还是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夫妻分道扬镳。黄逸凡主张让张爱玲接受先进的西方教育,但张廷重极力反对。当然这只是导火索,最后,黄逸凡失望透顶,终于还是离婚了。
不得不说,是黄逸凡给张廷重晦涩的生活带来生机,他不仅爱她,还把她当做光明。可是
即使不舍得,大雁终归还是要飞向更广阔的天地。因此,张廷重下半生都活在对她的憎恨中,甚至延伸到女儿张爱玲身上。
勇敢、热烈、自由的她终于摆脱了坏婚姻的枷锁。依靠着她丰厚的古董遗产,走四方了。
她如旅行家一样,去过欧洲、亚洲、非洲。也曾尝试学习艺术、经商,但都未作出成绩;有过几段感情,终究还是依靠遗产,孤独终老。
女人想要自由和独立,如同娜拉出走,如果没有经济独立,终究只是华丽的外表而已。
是的,即便自责哀伤,她每次旅行还是要靠卖一箱古董,终究是没有经济独立,终究还是依靠着她最憎恨的方式生活:依靠遗产生存,和她憎恶的前夫没有差别。
在婚姻和自由之间,黄逸凡选择了自由,不论过程是否快乐,但是结果就是,她依靠遗产,才得以身体自由,漂泊一生,客死异国。
在我看来,最大的伤害是,她给孩子们造成莫大的悲哀。
她直言对女儿说:“如果要早早嫁人,那就不必读书了,用学费来装扮自己;要继续读书,就没有余钱兼顾到衣装上。”可见,在大方向上她还是很开明的。只是她为了自由多次抛下孩子远走、打麻将输掉女儿辛苦赚来的奖学金;听到女儿撒娇一样向她要零花钱,而给与“卖古董”的讽刺。又失去了做母亲应有的温和和细腻,这无疑给孩子们带来巨大伤害。
没有得到足够爱的张爱玲就是她的果,即使天才,依旧一生不顺,最后连见面母亲都不愿因。
和张幼仪的晚年赢得孩子们的那句:““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相比,黄逸凡,她的确没尽到母亲的责任。
写了这两个女人,给我最大的感触是:
第一经济独立才是一个女人自由的开始;即便你向往诗和远方,也要从肚子吃饱开始,如果失去物质,其实也失去了生活的尊严,我们的灵魂在哪里安放呢?
第二点就是,孩子是父母的果,有了孩子,就要承担起做母亲的责任。哪怕失去一部分自由,都要负起做母亲的责任,况且,孩子其实是让我们的诗和远方落地的天使。你怎知,承担起孩子,就放下了自己呢?
我的践行清单:
1、坚持热爱的目标,砥砺前行、直到经济独立、精神自由;
2、用心经营婚姻,无论结果如果,都要承担起做母亲的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