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常常想,一个男人,最根本的动力,是超越父亲,取代父亲。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从未超越过父亲,直到现在我参加工作十七年有了两个孩子,都还在或多或少地享受着他的照顾。
昨天,父亲从乡下带来了几个萝卜让母亲放到我电动车上,说经霜的萝卜清甜好吃。上个月我无意间跟母亲说现在的小孩读书真是累,像我儿子读个初中天天晚上做作业到深夜,人瘦得鸠形鹄面的,上个周末父亲就抓了一只自己养的没有开啼的公鸡让我炖给儿子吃。我爱吃红薯,每年都在老家后园里会种下薯秧子,但是栽下后从来都不管,翻藤、起沟、下肥、浇水甚至开挖,都是父亲一手代办。……他大辈子生活在农村,从小兄弟姐妹多排行老二,吃的苦最多,结婚只分得一间瓦房,生下我们兄弟姐妹四个,日子可想而知的紧巴。那时候因为担任村里的会计,父亲不能像其他人去山里劈竹片谋副业,就在家里养鸭养母猪。粮食常常不够吃,父亲和母亲就到十多里外的村子里去种客田。凭着辛勤劳作和精打细算,父母不仅把我们拉扯大,还让大哥学会了木工,让二哥学会了打铁,执意要供我读出书来。在我读高中那年,花销越来越大,父母已近五十岁了,毅然去泉州打工,看到在那边比在家里更能存到钱,竟一呆就是十年。这期间又把哥哥嫂子们带了出去。大哥在那边收废品赚到了不少钱,二哥活络一人打几份工也不错,先后在老家县城买了房,他们是我们村子里最早一批在城里买了房子的人。再后来父母回到县城,开了七八年的旅店,日子过得越来越顺。
我读高中时因为心事太重,学习事倍功半,竟一补再补,读了六年高中,最后才考上了地专,毕业又适逢改革取消分配,毕业就面临失业。后来所幸招考,从此有了一份不用在烈日和暴雨下卖力气的工作,这真得感激父母。要不是他们执意要供我读书,要不是他们鼓励我参加招考,我真的或许只能在外地进厂打工,凭我的傻愣呆笨,可能永远只是最底层,走不出农村……
现在,他的四个子女全部都能自食其力,不用操心,他性格乐观,幽默,温和,又爱运动,身体一直硬朗。母亲一直都是个好劳力,除了这几年有点肺气肿会饱受咳嗽气喘的苦,其他都很康健。所以母亲总说,天有天的下数,我想,这种乐观,对人是很重要的。
至于我自己作为父亲,遗憾当然有,我很羡慕那些孩子争气会读书的人,一是因为自己的职业,二是因为儿子读书方面真的让我气短。
我和父母、哥哥姐姐关系不错,彼此关心支持,我觉得穷一点买不起车对人生来说,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但既然生活给了这样,我就接受这样。
我的儿子,说实话,普通得很,读书和体育都一般,但我依然爱他。小女儿伶俐乖巧,暂时还在幼稚园,不用为学习苦恼,无忧无虑,尤得我的宠爱。我想,每个父母,大概都是这样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