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范仲淹刚正不阿、一心为公,名扬天下,那么其子范纯仁的名气就小多了。然而,就为官而言,小范的人品官品与其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如其名,小范为人纯正仁厚、高风亮节。小范是范仲淹去世之后才入仕,从县令到宰相,一直保持温和尔雅、正直无私的官品。
早在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小范就已经中进士,朝廷调任其武进县知县,但小范以远离双亲为由而不赴任。后又改派为长葛县知县,仍然不前往。范仲淹对他说:“你以前以远离双亲为理由不去赴任,现在长葛县离家不远,还有什么可说?”范纯仁说:“我怎能以禄食为重,轻易离开父母,长葛县虽离家近,但为公不自由,不能侍双亲。”所以至老范去世,他才入仕。
在政见上,范纯仁与司马光一致,反对新法,并因此被贬谪。神宗驾崩,范纯仁回到朝廷,对司马光的做法并不赞成,他反对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全盘否定。范纯仁对司马光说:“只去掉新法中不合适的即可。事情应当仔细讲究而慢慢实行。否则,与王安石法度无二,都会成为老百姓的祸害。希望你虚心以接纳各种不同建议,不必谋自己出;谋自己出,则谄谀之人得以乘间而迎合。役法恐怕难以更改,可以先在一路实行,看结果到底怎样。”
司马光某种程度上,比王安石还要固执。小范继续劝诫:你不能堵住言路。不能因为不顺从你的意思、不讨你欢心就否定一切。如果为了讨好你而得到你的喜欢,我年轻时就迎合王安石以致富贵了。”
苏轼以发策问被言官围攻,韩维无故罢门下侍郎被调外职,小范极力为二人辩护。因为深得皇上信赖,小范保护了不少正直大臣。
司马光一意孤行全面废除新法,被心怀叵测的小人利用,朝廷朋党愈演愈烈。小范与文彦博、吕公著在皇太后帘前辩论,未果。范纯仁因此畅言前世朋党之祸,并录欧阳修《朋党论》进呈。可惜温和宽厚的小范未能阻止北宋后期的又一轮朋党之争。
范仲淹在睢阳任官时,有一次,让儿子范纯仁到苏州去运一船麦子。那时候,范纯仁年纪还很轻。麦船返回时,暂停在丹阳,见到了熟人石曼卿。范纯仁问他为什么停留在此,石曼卿回答逢亲之丧,无力运灵柩回家。范纯仁听了,便自作主张将一船麦子全送给了石曼卿,让他作回乡的费用。范纯仁只身回到家中,因为送掉了一船麦子,不好向父亲交账,在父亲身旁站立良久,始终未敢提起此事。范仲淹问儿子:“你这次到苏州有没有碰到新老朋友?”范纯仁回答说:“我看到石曼卿因为亲人的丧事,耽搁在丹阳,没有钱运灵柩回乡。这时又没有哪个人能像前代郭震那样勇于救人于危难,所以真是求告无门。”范仲淹立刻对儿子说道:“为什么不把麦船送给他呢?”范纯仁听父亲说出这话,心里一阵轻松,回答范仲淹道:“我已经送给他了。”仅凭这件事,就可知范仲淹的家风已经传给了他的儿子。
范纯仁就是毛泽东主席说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