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遇到小孩儿的老师,老师反应,小孩儿最近特别爱管闲事儿。
早上看到小朋友上课的时候玩玩具,喊老师,“老师,XX不听课!”
午饭的时候,看到小朋友下座儿溜达,喊老师,“老师,XX不吃饭!”
午睡前又管闲事儿,老师让小朋友们脱下外裤睡,他看到隔壁床的小朋友不脱衣服,就一直喊人家小朋友脱衣服,小朋友不听,他就喊老师,“老师,他调皮”。
隔壁床的小朋友就反击啦,“我不调皮你调皮!”,“你调皮!”“我不调皮你调皮”,“你调皮!”,然后管闲事儿的小孩儿就成功把自己管哭了,他一哭,给老师逗乐了。
老师和我一说,瞬间想到了“秩序敏感期”。好像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最好的做法是,满足孩子的秩序感,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不要让孩子秩序混乱。
在幼儿园里如何,我是爱莫能助了,最近这段时间,只能在家里尤其注意一点了。

秩序敏感期(2--4岁)
儿童具有两重秩序感:
1.内部秩序感;
2.外部秩序感。
特点:呈现螺旋式上升的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
第二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第三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
重要性:
1.人生初期出现的秩序敏感期将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是生命的一种需要。
2. 秩序感是个体生命中对道德发展有奠基作用的早发性情感,是艺术、宗教和道德活动的源泉,是心灵的某种秩序或结构。
3. 人的智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幼儿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之上的。
时间:2岁--3岁
表现:幼儿由内向的秩序感逐渐转向向外的秩序感,有强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对物品摆设的位置,动作发生的顺序、人物的呈现,物品的所有权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如若遭到挑战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会表现出极端的激烈反应。幼儿在这一时期的难以变通甚至不可理喻,也是称为执拗敏感期。
时间:3岁--4岁
表现:执拗敏感期过后,在3岁到4岁,会出现追求秩序完美的关键期,称为完美敏感期,接着,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会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并且逐渐从服从规则转变为能把一些生活常规化。到3、5岁之后,会对时空秩序感和具有美感价值的秩序感,即秩序美感特别关注。因此,这一阶段也可称为审美的敏感期。
做法:1.端正对秩序敏感期的人生;
2. 不要让孩子秩序错乱;
3. 满足孩子的秩序感;
4. 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