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非得有理想

作者: 诸葛闹闹 | 来源:发表于2017-06-15 09:42 被阅读178次

    老男孩那首歌看哭了多少人,“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还在祭奠吗?”这简直戳中了在城市辛苦打拼的很多青年们的痛点,本来中午好不容易奢侈的吃了一回必胜客还挺开心的,瞬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于是我们都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理想都破灭了,人生太失败了!”

    可是啊,同学们,在你们制定理想时,没有任何人给与你们任何限制,但是在实现时却没有人告诉你有了无数的限制。

    这是个贩卖成功学的世界,他的核心理论是,只要努力你就能成功。偏偏他还告诉你人人平等,谁都不例外。你要是胆敢质疑自己的智商无法成功,他立马告诉你,成功等于99%汗水加1%的灵感,但不告诉你关键就是1%的灵感。或者你再次提出我家境不好,还是退出成功的角逐吧,立马有人扇着大嘴巴子告诉你,梅花香自苦寒来,君不见潘石屹、俞敏洪、牛根生这些都是出自比你还穷的家庭。于是你终于相信了,你都不好意思没有理想,你觉得,我一定可以实现我的理想,如果没有实现,一定是我不够努力。

    然而,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主导观念却同这种人人平等的思想完全不同,人与人之间不平等才是正常,随遇而安知足常乐才是明智的。绝大多数人深知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只能接受剥削,而且逆来顺受,只有极少数人才渴望财富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神学家而言,理想的基督社会就是在教皇统治下的等级森严的社会,这正反映了天国的秩序。中国的古代神话里,天庭也是等级森严的,《大闹天宫》里就规定了蟠桃是几等神仙才可以吃。只有到了17世纪中期,欧洲才开始对平等理念进行思考和探索,随着全世界的革命和发展,最终传到了中国。

    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国,托克维尔分析了永不满足、过高期望同嫉妒和平等之间的关系,“世袭的特权没有了,与生俱来的财富也没有了,一个人可以任意选择职业,这时,一个雄心勃勃的人自然会自命不凡,觉得自己可以从事任何一项重要的职业。然而,这一切顺然是幻觉,他很快就会在现实社会里清醒过来。”当一个社会拆除了所有束缚人们梦想的樊篱,一个人也许学历不如别人,出身不如别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坚信自己与任何人都是平等。

    当然,的确,我们身边真的有人取得了成功。有人通过选秀一下子成为全国知名的明星;有人开一个性用品店就可以占领媒体头条;有人跟你一样热爱文字,可他不小心成了著名作家;有人跟你一样曾在酒吧驻场,最后他成了著名歌手。所以你开始厌恶自己,将自己不如人意的生活归结为没有坚持理想,没有努力奋斗。

    托克维尔表示,在贵族的社会里,底层的仆人能泰然接受他们的命运,愉快的生活,对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同时也不失自尊。然而,如今的媒体告诉你,这是不对的。你要相信你也可以成为贵族被别人敬仰,过上挥金如土的生活。表面上,舆论认为职业没有贵贱之分,但是经常有这样的稿子见诸报端,《北大学子毕业回乡卖猪肉》,《白领放弃十万年薪卖包子》,这里都包含着隐蔽但难以掩盖的职业和地位歧视。(如果你认为我画的丑,请不要告诉我。)

    现代社会不鼓励我们降低对自己的期望,你要是肥胖,他一定要告诉你,努力减肥,瘦了才有未来!如果你学历不高,他会告诉你,赶紧充电,专升本、mba班、长江商学院随时对你开放!

    这个社会给成功很单一的定义,成功无非是名利双收,媒体的渲染让演员、歌手、导演、企业家、主持人等职位成为成功的代名词。他从不告诉你内心平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一种成功。然而,试问,一个社会能消费多少演员、歌手、主持人,一个经济体又能包含几个老板、企业家,绝大多数的人只能成为追光灯外的黑色背景。

    然而,没有人相信这点,每个人都觉得我自己可以成为舞台上万众瞩目的人,我没有实现一定是我还不够努力。

    诸如《老男孩》这样的视频和一些励志的书籍,如同是兴奋剂和强心针,它注射到你的身体里,让人“垂死病中惊坐起”,理想重新入梦来。他在光鲜亮丽的台上喊着,台下的朋友们,你们的理想在哪里?伸出你们的理想我看一看!什么?都包扎好了,那怎么行?赶紧揭开让大家看看,别怕疼,努力下成功就要从血肉里长出来了!

    这个社会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的期望值,其结果就是很多人一辈子也无法实现理想,永远无法获得自尊。如同他给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发了一张彩票,告诉你们里面有几个人会获得10亿,几个人会获得1000万,其他的金额如同微信里总额100分了10份的红包一样随机。他不告诉你此中的比例,其实你也知道,但是不愿意相信。你觉得自己肯定是那个能获得10亿的人,不然福利彩票门口也不会总排队了。

    我当然不是说追求理想不好,也不是否认人人平等的政治观点,我只是在阐述一种让内心获得平和和安宁的方法,斗胆对抗一下这个社会的浮躁。

    有两种方法可以使人变得富有:要么给他很多钱,要么限制他的欲念。

    很多人并非最初就以为自己会成为显赫的人物,我猜俞敏洪儿时也没有立志要成为英语教父。他们只是碰巧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发力,碰巧遇到了社会的大环境支持,碰巧遇到了好机会,于是成功了。当然,他们也有努力,但并非最开始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超高的理想,他们只是走着走着发觉,原来可以做到这样。在我们看来是理想的东西,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下一步推进的计划。

    是的。我们期待的远超过我们祖先们的想象,但我们付出的代价却是我们永远挥之不去的焦虑。我们永远都不安于现状,永远都有尚未企及的理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是每个人都非得有理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jy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