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一段聊天,几乎是对为何写作的一场访谈。
W同学问,你为什么在简书上写文章,而不在微信公众号上写?还有别的平台,有区别吗?
是啊,为什么呢,有区别吗。感觉是有的,但并没有在技术层面作过分析。只是觉得简书上操作更方便一些,而且简书风格比较简素,是我喜欢的风格。
我问,你也开始写吗?
他说,这段时间试着写说书稿。
了解下来,原来是看完一本书之后,把书的精华摘录下来,然后投到相关公众平台上,如果录用的话,会做成音频传播。
看了他发给我的两则说书稿,都是6000—8000字。
这个过程,首先得阅读,读得越细致越好;然后总结,就像小时候写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一样;写的还要吸引人,既要抓住书的精华,也要抓住人的眼球。
书最动人的时候,是沉入其中被激发内心某种感受的时候,当停下来,去撰写摘要的时候,那种感受其实已经撤离了,那么就需要走出阅读的舒适感,靠着抽吸剥茧的耐心和巍然不动的理性去做这件事情。对于这份耐心和理性,我由衷表示佩服。
我说,很不容易!
他说,一本书,需要一两个星期的时间。
我说,我感觉我做不到,所以佩服!
然后说到为什么写文。
很久之前,写作文对我来说,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初中之后,才被老师激发了一点乐趣。后来,在日记中感受到写字的随心所欲。也有一段时间,很想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也发了一些。然后,把出一本书作为自己的心愿。直到几年前,有一个相识不久的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出书?出书对你意味着什么?……所以,你其实并不是想出书,而是想要那些背后的意味或者说价值。
这次谈话,对我影响很深。从那以后,那个愿望从心里淡去了。
最近几年,写文成了习惯,就像一张网,在生活中张着,每天都在。当日子走过,会有感动、觉察、激情或者平淡留下,也会有特别的人和事情留下,因为文字,这些对事物的感受,和人的互动变得更加质感而生动。
W同学说,想要赚钱。
我由衷觉得,能够把文字变现,是很厉害的。他也觉得很难。
我说,写字赚钱是很累的,累到把当初写字的兴趣都会磨没了。
然后,他问,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我想,这个问题背后可能是,当写东西没有什么显见的价值时,是靠什么才能坚持下来。
我说,每天写,没有特别的目的,所以成了习惯和乐趣。
他问,主题哪里来的?
我就说了我的渔网理论:一天其实会发生很多事情。写得多了,感触和觉察的范围就会很广,所以,主题是从生活里寻找的。
那么时间呢?
他说,每天都坚持,也很难做到啊。今天加个班,明天来个朋友的。像这种情况,你是怎么办的?每天固定拿出时间写,还是抽空就写?
我想了一下。刚开始每天写的时候,确实会倦怠,感觉没有触动,就不知道写什么。但当写作持续到第三年,已经不缺内容,时间也不需要太多了。我说,其实,真的写熟了,不过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一般晚上写,半小时大多都是挤得出来的。还有,如果是特别触动的,比如我上古琴课,因为是旁听,课上完就写完了。还有去上海上课,回来的车上,就写完了。再比如,像今天,我正要写,你和我聊天。其实我们聊天的内容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
然后分享了我一点写文的感悟,写东西,是需要触动的,一定是内心有了触动,如果为了写而写,那就很干涩。比如和朋友聚会,我就写聚会的事情,然后发给聚会的朋友看。比如出去旅行,就写旅途中的看见、遇见和感受。发出来的都是经过修改的,私发给朋友看的,我自己感觉更有趣好玩,因为实际上,最生动的是人。
然后说到孩子的成长日记。
今年,这个主题我不得不放弃了,终于14年、62万余字。
W同学说,我也想过写这方面的。毕竟孩子还小。如果能看到爸爸专门给他写的,等他懂事儿了,也会很努力的哈哈。
是的,成长日记,是一种很能促进成长的文体,不只促进孩子成长,更促进作为写作者的父母思考和成长。
最后说到写作水平这个话题。
他问我,想提高写作水平,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其实,我只有一些感受。
写文,真正打动人的,是因为有情,其次,是结构和文字。当然,如果可以变现,也是一种促进和激发。但是,这一层是有副作用的,如果不是水到渠成,而成了目的,结构和文字等技术层面的东西或许会越来越纯熟,但情感会式微甚至成疲态。
不过,当写文需要被激发而坚持的时候,变现是一个极佳的激励手段。
然后,就深入了写文这件事后面的信念。
他觉得,现在写得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知识储备少。然后他领悟,那么,还是想多学点东西,这应该是比写更重要的事情。
非常认同。
他说,谢谢你的鼓励。
我说,互相鼓励。
真的,写作,是需要互相支持和鼓励的。
写作,其实也是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会让人生更加丰富和清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