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也是中华文明走向巅峰的挽歌,是康乾盛世百科全书式的全景再现,其中包罗万象,举凡建筑,园林,音乐,医学,典章制度,诗词歌赋,儒释道三道九流,无所不包,其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完美融合的境界。
可以说做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细读《红楼梦》将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不能深刻领会中华文化的核心内涵,不能理解中华文化之美,举要言之,其做为一个中国人是不合格,不完整的。
毛主席曾经说过,红楼梦最少要读五遍,才能慢慢领会其中的深意。中共有许多高级将领,最开始就不喜欢这部文绉绉的小说,认为不如三国水浒来得痛快。读小说,做学问都是从浅显到深入,从热闹到微妙,从平常处见高妙,于平地听惊雷,这样才能更加的动人心魄。
我最开始接触红楼梦是十五六岁的时候,只听人说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我刚开始看的时候,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生活阅历的浅薄,读起来根本体味不到其中妙处,甚至感觉不过如此,有读不下去的感觉。


后来年龄渐长,阅历渐深,我读了很多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文章,再返回来阅读文本,反复细读,揣摩把玩,慢慢的走进红楼梦这个魂丽的世界。
对于小说从神话传说到现实场景的巧妙转换;草蛇灰线,千里伏笔;烘云托月,背面敷粉的各种笔法我有了一些的了解。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小说,其中悲喜交集,前半部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热闹里常常夹着一些惨痛的事。后半部人物日渐凋零,家运颓败萧瑟,前后对比,让人印象深刻。
我读红楼梦喜欢看前半部,前面欢乐多,忧伤少;正如我读中国历史,对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简直不忍卒读。我读红楼梦也是如此,经过了前半部的风花雪月,诗酒年华,再读萧瑟的下半部,人物凋零,家道中落,感觉悲凉覆盖华林,让人废卷长叹。
有好多人看了红楼梦的后半部,感觉和前半部不搭,前后落差太大,以至于认为后半部是他人续写。张爱玲曾说过,人生有四恨,其中有两句说,一恨牡丹不香,二恨红楼不全。
可是经过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红楼梦是一部完整的小说。这些年,我们守着宝山另外寻找宝藏,当然不得要领。
只需要对书中人物前后对比,他们都是一脉相承,人物性格,说话行事,脉络清晰,不会给人以突兀撕裂之感。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中华魂宝就在身边,而且是完整无缺的,让我们庆幸。
好书不厌百回读,每读一遍就有新的收获。红楼梦更是如此,愿更多的读者加入到对红楼梦的阅读中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