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022年读书分享自我驱动浅浅迎新队员作品专题
探索自我的修复之路 —读《蛤蟆先生看心理医生》

探索自我的修复之路 —读《蛤蟆先生看心理医生》

作者: 燕子的燕 | 来源:发表于2022-01-19 23:49 被阅读0次

    P

    《蛤蟆先生看心理医生》是英国长销20多年的心理自助读物。这本书以童话故事《柳林风声》中的人物为原型,讲述了蛤蟆先生接受心理治疗的故事。一向爱笑爱闹的蛤蟆先生,陷入郁郁寡欢,甚至想要自我了结。朋友们很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接受心理咨询师苍鹭为期10次的面谈后,蛤蟆逐渐恢复,进而重拾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自信。


    本书作者罗伯特.戴博德,是一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心理学研究者。他在这本融叙事性及大量心理学与精神分析知识于一体的大众心理学著作里,将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知识,通过幽默的小故事讲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读后,我发现这十次的疗愈过程,就是咨询师苍鹭带领蛤蟆寻找、探索并重塑自我的过程。

    “我”在哪里

    蛤蟆先生第一次与心理医生苍鹭面谈时,苍鹭问蛤蟆:“你为什么来这儿?”蛤蟆说是朋友们让他来的,他知道朋友们是为了他好,所以来了。苍鹭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的朋友们想让我给你做咨询,以便减轻他们对你的担忧,你似乎也想得到帮助,为的是让他们高兴,所以依我看,你的那些朋友们才是我真正的来访者。”

    蛤蟆原以为见心理医生是坐等受教,没想到被要求自己决定是否接受这种合作。是的,苍鹭把心理咨询描述成双方在自主意愿基础上建立的“合作”。蛤蟆以前要不就在冲昏头脑时做决定,以致追悔莫及,要不就是按照旁人说的去做,落个省心无需担责。是苍鹭专心倾听并不断发问的方式,帮助蛤蟆得以觉察自己的种种想法和感受,并萌生了“或许我真能靠自己摸索出摆脱痛苦的办法”的希望。

    由此,蛤蟆开启进入探索自我的学习模式。(第三章)

    联结自己的情绪

    当苍鹭带领蛤蟆对童年进行探索时,一些痛苦的回忆让蛤蟆很悲伤,甚至觉得更抑郁了。蛤蟆小时候父亲不允许他哭,当他为自己的悲伤犹疑“该不该哭”,“哭也没关系吗?”时,苍鹭却认为“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情绪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否认自己的情绪,无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就如同身体被切掉一部分一样,那不会是完整的自己。

    苍鹭问蛤蟆:“你是要听从你已经去世的父亲的声音,还是要允许自己做主?”蛤蟆在这个最初看来是“小题大做”的问题后,引发了很多思考,认识到了即使我们在理智上理解自己的行为,但是要充分理解自我,唯有通过和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当我们对情绪的感受越来越清晰时,才能明白情绪正是自我的核心,我们不能对它们不闻不问。只有当我们的情绪得到了理解,我们才能获得成长去管理情绪,才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

    直面并联结自己的情绪,这是蛤蟆了解和接纳自己的开始。(第六章)

    不与人“共谋”

    蛤蟆尊敬的长辈獾来找蛤蟆放弃校董的职位,理由是蛤蟆目前的状态不佳。蛤蟆只是在心里悄悄愤怒,愤怒平息后,他又转向了心情不佳,他想:老獾终究是对的,他当校董比我好得多。苍鹭对蛤蟆提出一串问题:为什么你总是遇到类似的事情?这些事情最后都让对方占了上风,到底是纯属倒霉,还是因为你用某种方式和对方共谋了这件倒霉事?

    蛤蟆很抗拒“共谋”这个词,他觉得自己很想保留校董一职,怎么会去配合獾,这听起来也太蠢了。我们大多数人会和蛤蟆有一样的心态,“共谋”一词初听显得不合逻辑,我们怎么会伙同别人一起阻断自己的快乐呢?可事实往往就是如此。我们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对方,让自己产生某种感受。我们会觉得是别人“让”我们产生了某种感受,却没有意识到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这就是“共谋”。

    如何能停止与人“共谋”?苍鹭告诉蛤蟆:“能帮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有许多问题需要你向自己发问。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

    “共谋”的概念帮助我们深入自我,让我们意识到别人或许会影响你,但是最终的选择还是在自己。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包括情绪负责,我们对自己也是有自主权的,我们有力量改变处境,也有力量改变自己。

    停止与人“共谋”这是蛤蟆爱自己的开始。(第九章)

    探究“人生坐标”

    在一次次对自我的探索后,蛤蟆开始看到,自己会倾向于如何行事。建立了这些觉知后,蛤蟆在回忆往事时,不再刻意回避不愉快,他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事情会以那样的方式发生。蛤蟆开始疑惑是不是自己在无意识中一手策划了自己的“人生剧本”,是不是在他的潜意识里,一股未知的力量正将他推向某个特定的结局?苍鹭告诉蛤蟆,我们在童年形成的态度和观点,会让我们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

    为了解释“自证预言”,苍鹭向蛤蟆展示了四个“人生坐标”:1. 我不好;你好;2. 我好;你不好;3. 我不好;你不好;4. 我好;你也好。

    经过探究和梳理这四种情况的含义,蛤蟆发现自己在“我不好,你好”的人生坐标上。他低自尊地在不甘愿的同时又认同獾对自己的评判。他觉得自己把生活搞得一团糟,像个笑话,不像他的朋友河鼠、鼹鼠和獾他们,他们都受人尊敬。

    在这个人生象限里的人,总是会选择记住那些悲伤和不快乐的事件,而忘记或忽略美好的时光。他们要么用自我苛责攻击自己,要么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各种各样的事物,苛求别人的宽容。

    苍鹭用“人生坐标”带领蛤蟆探索到了自己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源自哪里。 (第十三、十四章)

    摆脱“人生剧本”

    通过寻找、探索并重塑自我,不断得到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蛤蟆觉得自己来到了“我好,你也好”的人生坐标,既能自我接纳,也能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得到疗愈的蛤蟆,走出了“自证预言”的误区,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

    摆脱了“人生剧本”的蛤蟆,在一系列的对自我的寻找和探索后,重塑了自我,得到了修复。 (第十五章)


    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跟随蛤蟆先生的成长与改善,也经历了一场心理疗愈。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相信,真正能够治愈自己的人,还是自己!

    网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探索自我的修复之路 —读《蛤蟆先生看心理医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qr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