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颗瑜伽的心,都有一份无法代替的情愫和某一道景色永久关联着。瑜伽,即是一个修炼的进程,用这一颗瑜伽的心看待人和事,在美好的年月,不错失一道漂亮的景色。
任何事物的学习,修炼都有一定的阶段与境界,瑜伽的修炼与学习有这种五种境界,看不看你身处何处。
第一种境界
这一境界的人们大多都是瑜伽的初学者,学习的目标非常的单一,了解比较浅显,认为瑜伽就是减肥瘦身,塑形,提升气质的。学习的场地大多数选择健身房,少部分瑜伽馆。
随着瑜伽各种体式的练习,身体的柔韧性慢慢变好,气质也渐渐显露出来,动作已经模仿的有模有样,效果显著,她们可以在朋友面前大显身手,出去游玩时,草原上,沙滩上,公园中。照相时来个瑜伽优美的体式,显得异常的高大上。在群众的欢呼声中,觉得自己已经就是高手了。这类人基本停留在了体位做的好不好的认知上。
第二种境界
这一境界的人已经意识到了瑜伽可以帮助自己修复身体,打通经脉,且能感受到能量在身体和心灵中慢慢升起。
此类人可以通过冥想静坐获得和维持内心的宁静。瑜伽的能量可以使她感受到气质的提升,力量的增强,从而充满了自信。
少部分的瑜伽教练和学员处于这种境界,在身边朋友看来已经是非常出色了,因此她们可以指导身边的人去改善身体了。
第三种境界
此境界的不再执着攻克更高更难的体位,而是看似简单的坐姿和手印再配合冥想静坐。
此类人专注内心的修炼,她们遵守瑜伽的禁律,克制自己的欲望,从理论上的层面上认识懂得瑜伽是身心的链接,是自我和梵性的链接,是小我的突破,自性的寻找和回归,是获得生命解脱的无上智慧。
她们时常冥想,去探寻书中所谓的三摩地境界的隧洞,然后穿越过去,去探寻那说不清理不透的境界,
更少的人是处于这个境界的,也只有到了这种境界才算是真正进入了瑜伽的大门。
第四种境界
她们与世无争且清晰的知道自己该往哪儿去,在深度的冥想中,她们能够偶然的短暂的,感知道她们想要去的那个灵性的世界。
瑜伽行者的言行,已然符合了那些所谓的行为准则,世间名,利,情等诱惑不再牵绊她的心。她们将瑜伽的最高境界作为自己一生的目标。
只有少数人达到了这层境界,如果有幸遇到这样的导师,那可是莫大的福气啊。
第五种境界
只有能够证悟瑜伽的最高境界,并且能够指导更多的生命到达此处,才能真正的称为瑜伽导师。
如释迦牟尼,放弃尊贵的王子身份,以冥想的方式获得了最终的证悟,并将自己证悟的智慧传播出去,以指导后世无数迷惘众生,从而使之获得智慧与解脱,因此佛陀被称为大瑜伽士。
此类境界的人已经超越了所谓的“人”,成为了光明觉悟的化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