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想法
每一个工具都有边界

每一个工具都有边界

作者: 贞姐很怂 | 来源:发表于2021-07-26 23:14 被阅读0次

      今天花了一整个上午和半个下午,阅读圈外的小组作业,总结了学员们的共性问题和自己的感悟。我发现,看别人的作业,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这让我对《解决问题》这门课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这个月的圈外课程,学习了《解决问题》的套路:

      澄清问题——利用模型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确定方案。

      我发现: 

    1. 明白一个工具的能力边界

      非常爱学习的小伙伴,经常容易掉进的一个坑就是:手里拿着锤子,就看什么都是钉子。用这个思路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换言之,每个工具都有它的边界。那么,什么样的问题,不适合用这个模型解决呢?

      (1)个人选择类问题:要不要买学区房、要不要买车、要不要换工作......这类问题的主体是”我“,解决问题的那个人还是”我“,这种情况下就不适合使用这个思路了。那么怎么思考呢?很简单,第一性原理,想清楚自己的需求:买学区房是为了什么、我有多少预算、看中那个学校、谁将来会来陪读、”车"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代步工具还是彰显社会地位的代言......想清楚这些问题,就不再需要提假设了。

      (2)预测类问题:股票会不会涨、下一个蓝海领域是啥、下一个风口会什么时候开启呀......用已知的经验和知识去推断未知,本质上是一个演绎推理问题,最终形成的结论是“推断”,而不能被称作“解决方案”,所以也不适合。

      (3)改变意识和行为类问题。比如:如何调整情绪、如何变得会沟通、如何学会换位思考、如何提提高情商......更好的思路是改变心智模式(如何看待情绪的起因)、在新的心智模式下刻意练习。

    2. 人技合一的难点:有能力选择合适的分析框架

      用好这个工具,除了提出假设之外,还有一个难点,那就是:有能力选择合适的分析框架。

    (1)有学员在分析公司财务目标时使用了KANO模型,我觉得很不合适。KANO更适合用在分析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如何区分“需求”和“目标”呢?我的理解是:需求是“我想要怎样被满足”,目标是“应该要做到XXX”。

    (2)说白了,“分析框架”也只是提供了一个参考思路。如果没有现成的框架可用,那怎么办呢?除了现成的模型之外,其他工具也是分析问题的好帮手。比如分析原因的鱼骨图、用逻辑树拆分关键词等等。

    3. 灵活地”裁剪“解决问题的套路

      问题=目标-现状。目标和现状都明确,但是从现状到目标的路径不明确。

      提出假设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试错,找到正确的、高效的路径。那有没有一种可能,路径也已知了呢?当然呀。那就用不着再做假设了呀,直接权衡各个解决方案不就好了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一个工具都有边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sa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