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说——芒种

作者: 断虹霁雨i | 来源:发表于2017-06-04 21:50 被阅读49次

    空气中弥漫着炎热的分子,中午小憩一会枕头便被汗水打湿透彻,偶来纷纷的几阵梅雨丝毫没有打乱人们入夏的节奏,轻纱薄雾衬托着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影,身着运动背心的少年们在阳光下挥汗如雨。满大街都是叫卖的冰粉凉面,圆滚滚的西瓜一车车的被拉进城里,不知道满足了多少人一年期待。时至芒种,梅雨季节也不期而遇,到处都是湿漉漉的,给烟火繁重的人间又添上了一份诗意朦胧,一楼一街,配合着一帘帘细雨,将城市全部卷入画中。这满城的水墨也许在不经意间触动凡人心中的某一根弦,把其所有的情绪与感想,灌入到雨线里,渴望着当雨触碰到肌肤之时,能有一个想法能与之感同身受。雨就是这么的富有感染力,在城市的尽头,伴着醺醺的南风,雨水顺着稻麦的脉络将自己的所有生命力注入到其体内,不需要太久,那满田尽带黄金甲的浩瀚景象便成为了初夏最美的颜色。

    太阳渐渐的逼近着北回归线,是愈发的炙热。从麦种,到麦穗,结出麦叶、化成一根根麦秆,最后结出麦子随着艳阳的光热发散着自己生命的力量。灼热的空气,飞扬的尘土,忙碌的人群,织汇成细细的波浪,空气中都夹杂着一股麦秸的味道,收割机在田地里轰隆隆地驶过来又轰隆隆地驶过去,机器后面飞扬着麦秸上的尘土,模糊了人们的视线,同时也毫不客气地扑向人们的脸上和身上。虽然现在再也不需要手动收割了,冒着浑身变黑的风险,也要在田地里静候着一年所有的心血。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麦收的形式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向前,可麦收整个过程俨然是一个仪式,一块四四方方的麦田里,蕴藏着祖辈们一代又一代的汗水与始终如一的等候收获。在这样的传承和期待中,感谢大地的赐予,也是始终不能忘记的情怀,让我们对食物,对生活有了感激之情。

    芒种,这个词代替了大满,象征着收获,象征着圆满。在我看来,芒,芒本来就是一个抽象的字,芒刺在背,口角锋芒,从细小的尖刺联想到光线,本就是个很有想象力的事情。在我看来,芒,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轻快自在,是“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的闷烦苦闷,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季月烦暑。

    芒种有三候。

    一候,螳螂生。螳螂的寿命的很短,一般只有六到八个月,在上一年深秋产初的卵因感受到了阳气初生,而破茧而出,延续着父辈的生命。它的出生是极为的不易,在它的父母完成交配孕育了它之后,雌性的螳螂会咬住它丈夫的头颈,一口一口地吃下去。而小时候,一到芒种,螳螂很容易遇见的,前肢纤长,宛如两把大刀,总是静止着不动,双臂合并,等待着蚕食着其他的昆虫。

    二候,鹏始鸣。鹏即伯劳鸟,在节气三候里,总会出现今天我们不是很熟的生物,或多或少的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劳燕双飞里的劳便是伯劳鸟。燕子春暖花开的时候出现,秋高气爽的时分便远走。伯劳鸟恰恰相反,春去秋来。这一来一去,不可预知的神秘,难免给了古人无限的幻想与感慨。

    三候,反舌无声。反舌即乌鸫。一年中阳气极盛的日子日渐临近,与阴气颜色相近的乌东部也不再发声鸣叫。乌鸫算的上是最有才的动物了,画眉,黄鹂,柳莺、燕子它都能完美刻画它们的声音。在这夏日炎炎中,少了这份灵性清脆的声音也实属可惜啦。

    在这麦黄之际,沟壑边的桑树在几场淋漓的小雨过后,挂满了针尖大小般的桑葚。由白到红,由红到紫,由紫到黑,变的饱满,晶莹剔透。前前后后大概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可儿时管不住自己的嘴,还没等到它变紫变黑,就按耐不住躁动不已的心思,就去摘下偷吃,往往咬一口就受不了那酸感马上就扔掉。但小时候就是这么不长记性,以后的每一年成熟时,还是想提前吃几颗,这大概就是顽劣的天性吧。

    真正成熟了的桑葚是紫中透黑,黑中透亮的。采摘的时候务必小心,必须掐着那截短绿绿的葚柄,不然稍不小心一用力,那脆弱的壳便会转眼破开,浓密的汁液霎时让手指染个通紫。桑葚它经过了春雨,迎怀着炎阳,在春夏交替之际悄然郁结。边成熟边凋谢,一边那郁郁林间的桑葚满足着生灵的口舌,一边随风飘落在土地,将生她养她的厚土染得发红发紫,滋养着她的根。她生在夏天,可她的身体里永远流淌着春雨的血液,像春雨一样裹着绵绵不绝的清新。所以在这心绪乱飘的夏日,桑葚携带着清凉不停地奔袭,安抚下一颗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思。吃桑葚最好是一把一把的进嘴,好几颗在嘴里相互碰撞,腰沉得住气让她们在嘴里多周旋几次,桑葚们会把血液里里所有春天的痕迹都洒刻在舌尖,那骤然而下的汁液把身体里所有的器官暂时拉回春天。要是用清香甜滋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她的滋味显得有些苍白。换句话说,如果恋爱有味道,那一定是桑葚的味道。

    我们一年年的成长,味觉的记忆也随时间的河流渐行渐远。可是这两年再难吃到桑葚,很少能看得见卖家。偶然遇见,拾得几袋,会产生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在风尘刻画的时光里,记忆中的酸甜的味觉将与之重合。那曾拥有时的感情,暂别后的痛心,都在时光里酝酿发酵。红得发紫的是桑葚,鲜红黑亮的果实充盈着我的梦境,幸福惬意的酸甜流遍了我的全身。久别重逢,滋味与口味还是依旧的完美契合。

    芒种的意义意味着丰收,在所有人的基础认识里,丰收是喜悦的,是可颂的。可在种田人的眼里,丰收并不意外着欣喜。找机会去田里看一眼,人们脸上并不是欢天喜地得展露笑颜,脸上也没有多少丰收的喜悦,有的只是沉重的心绪和无尽的疲惫。农人们也没有书上歌颂的那么勤劳,那么无私伟大,他们也想偷懒,也想躺在床上。可迫于生活,他们不得不奔波于田地里,日夜守候,生怕突如其来的大雨毁掉一年的收成。毕竟麦收拨开虚伪的赞美,其实总是与不堪或焦虑交织在一起。顶着烈阳暴晒,即使脸上已经被汗水淌湿个遍,止不住的往下流,即使弄疼了眼睛,都顾不上擦一下,全身都散发出一股浓浓的麦秸和汗渍的混合味道,紧张的情绪在肆意的生长,像是在背上扣上了厚厚枷锁。

    在中国,从南到北,馒头、包子、面包种种面食都是离不开粮食。你可以不出门,可以不工作学习。可你不可能不吃饭。仔细想想,这辈子所学到的知识里,让我们尊敬老人、尊敬老师、尊敬弱势群体。可从来没提过尊重食物。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天,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他们将食物比作天,必然是高于一切的存在。毕竟在物质缺乏的年代,他们追求的不是生活,而是活着。活着的基础便是粮食。

    在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机械化的农业生产下粮食的产量早已远远高过过去,饥饿这个词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听说过了。现代也出现了大胃王、吃货这样的词语。吃特别多的东西,吃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来标榜自己。美其名说是对食物最好的敬意与归所。可这样做仅仅是贪图食物,是完全有别于尊重食物。尊重食物是把自己放到跟食物同一个平等的地位上,像对待爱人一样,对食物怀有一颗满怀善意的心思,给到足够的尊重和敬意。

    其实大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吃太多的东西,除去一日三餐,我们无需进食。过多的饮食容易让我们便的麻木与迟钝,会逐渐丧失获取食物的乐趣的本能。在外卖快餐横行的时代,我们没有心思坐在餐桌上,耐心的品味它其中的内涵滋味。走在路上吃,躺在床上吃,坐在电脑前吃,边聊天边吃。肆意妄为的吃饭方式,不仅折腾我们的肠胃,也让面前的食物黯然失色,食之可惜。

    吃饭的时候要好好吃,你要知道,无论是一碗米饭、一份饭菜,一片面包、一块肉,它们是用自己生命来维续你的生命。不要匆忙,安安心心的坐在餐桌上,陪伴上走过生命中最光辉的时刻,细细品味他们的所有味道,把他们所有的味道都紧锁在脑海里,是对他们最好的的爱意。即便是遇见不合人意的饭菜也要心平气和的去面对。煮制时间过长咬不烂的牛肉,去膻失败带怪味的羊肉,焯水时间过短的豆腐,忍不了那种怪味吐出来的时候,一定要道一声歉,这是对着这块到你嘴里,又出来的食物,最基本的尊重。

    对于食物谈尊重,也许是敬畏生命的方式。

    芒种,愿你有粮可收,愿你有饭能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节气说——芒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eb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