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话春秋(二)

作者: 宇说 | 来源:发表于2020-04-07 10:14 被阅读0次

          随着姬发的周公司在岐山股票交易所上市了,商公司的董事长纣开始坐立不安了。令他不安的还有自己的子公司渐渐被姬发收入囊中,纣作为商公司的掌舵人不会这样坐以待毙,他一面稳住自己的子公司一面调集资金,在朝歌股票交易所稳定自己的资产。一切的一切都很顺利,可谁知道姬发的财力竟然如此雄厚,自己的资产在股票交易所里不断的贬值,股票直线下跌。

            但是,商公司毕竟是百年的老企业,商公司的基层骨干和股东仍然支持着纣,那时的周公司只是和商公司分庭抗礼,还没有一口吃掉商公司的能力。

            有时候就是这样,老牌的商业帝国不会轻易地倒下。同样,放在人类社会依然实用。商朝倒下以后,周继承了商朝的主要文化,并将其继续发扬光大。纣的儿子武庚被姬发分封到宋(今河南安阳),其后代宋襄公还被冠以“蠢猪式的仁义”。其实,现在看来宋襄公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贵族,因为他恪守贵族精神(不重伤,不擒二毛,不鼓不成列。)。姬发给了商的后代一次机会,宋襄公也给了楚国的一次机会,让这个当时身在边远地区的国家懂得了华夏文明,这就是贵族精神。

              商公司渐渐江河日下与历代王朝有很大的共同点。公司经营不善与王朝的衰败仍然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公司由第一代创立者建立,励精图治,将公司从农民企业发展成初具规模的公司,再经过后继几代人经营让初具规模的公司成为商业帝国,达到了顶峰。再经过几代人的挥霍,公司渐渐赤字,资不抵债。由一轮初升的太阳变成了落日的余晖,中国古代的专制王朝大多有此种的变化,例如:汉朝在文景之治到武帝一统国力强盛,汉武帝后期国家就走上了下坡;唐朝在开元盛世之后也经历了“安史之乱”,从此一蹶不振。

              当然,旧王朝的衰落也不是如此简单。压死商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举世瞩目的旷世大战——牧野之战。

            牧野大战前,商公司的董事长纣将所有的资本全压在了这里,准备打一个翻身仗。就在股票交易所开盘前,商公司的所有股东全部托盘,将股票全部抛出,并且购买了周公司的股票,周公司的股票涨势明显,姬发终于成为了当时华夏的首富,周公司也成为了当时全华夏五百强企业的龙头,周公司在牧野之战后,迅速来到了商公司的总部。此时的商公司负债累累,董事长纣在自己的密室里自焚而死。

              周公司的董事长姬发正式接管商公司的全部地盘,手下的小弟千千万。不过,先秦时期是中国贵族的活跃时代,贵族精神代代相传。例如:商公司的前董事会成员,伯夷和叔齐就拒绝在周公司任职,“耻食周粟”,在首阳山中饮食花露,最终而死。唐诗《野望》中的后一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就是怀念这二人,还有那日益消失的贵族精神。

              姬发本人的做法也非常符合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在周公司正式接管商公司的地盘后,姬发大封功臣,纣董事长的儿子,前商公司的大公子武庚还被姬发分封到宋国(今河南安阳)。当然,如果拿出当时的地图看一下你就会明白,宋国被姬发的兄弟和功臣牢牢包围住。但是,宋国作为一个前王朝的遗孤国家,能够有独立自主的税收这就已经说明了姬发和当时的贵族对人宽厚。

              姬发的做法比起几千年后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声明远扬的康熙帝不知强了多少倍。朱元璋在称帝前曾拥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待到自己羽翼成熟且韩林儿利用价值不大时,把他外放为官,并且在他所乘船上做了手脚,将其杀害。康熙在抓住真正的朱三太子后,这位昔日的仁义之君竟然露出了獠牙。他不分青红皂白,将老老实实从未提起过“反清复明”的朱三太子极其一家人全部杀害。(当时真正的朱三太子已经七十多岁,而且有了子女儿孙,可以说是四世同堂。他也确实没有参加过反清斗争。)

            朱元璋和爱新觉罗玄烨的做法,也再一次印证了贵族精神随着政治制度的加强而渐渐丧失这个道理。当然,二人也有苦衷。

              让我们在把历史的镜头聚焦到周公司这里,姬发雄心勃勃的成为了华夏首富,他还会有什么动作呢?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商业模式话春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js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