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兴(1993——)
前几天有人问我,你怎么还在读书?你打算读书到什么时候?听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有一丝尴尬。因为身边朋友们大多数都已经工作稳定、生活逐渐步入了正轨,而还在读书的我的未来依旧存在许多未知数。想起一年半年前大学毕业,我决定继续读研时,有很多人劝我不要读了,他们都说读研究生完全是没有意义的,女孩子就应该早早找工作早早嫁人才对,当时我对这样的说法是极其鄙夷的。
读研有什么好处?大概这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始终都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一句话:“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觉得醍醐灌顶,我仔细思考了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可能是:你曾经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那些细枝末节你可能都忘了,但它们全都会沉淀在你的气质和血肉之中,造就独一无二的你。想到这里时,我脑子突然冒出来一个念头:那读书是不是就跟腌咸菜一样?时间越久,咸味越重,最后味道都深入骨髓了。
“多年后,你们就会明白今天所有的努力并没有什么卵用,改变你命运的不是只是文化,主要是酒量、关系、胆量、爹妈、长相,还有你们村是不是要拆。”这是在微博上广为流传的一则笑话,哈哈大笑的时候,嘴边明明却还有一份尴尬和无奈。
小时候就听过班上的同学的父亲曾经上过中专,成了小学教师,但觉得工资低工作不自在,辞职开始经商。虽起早贪黑,各事亲力亲为,夕阳西下,收摊结账,手指粘一口唾沫,数着厚厚不知数目的钞票,眼里尽是对生活的满足。后来我又听说,我们辛辛苦苦起早贪黑的读书背书,好不容易考上上大学,毕业之后的出路,竟然是给初中毕业后就早早步入社会的同学打工。这样的传说听得多了,竟然也会有一丝动摇。
所以你看读书有什么用?书读的越多,人越傻,说话做事那腔调顾面子,衬衫笔挺,钢笔两支,但是有用吗?反倒是那些书读的差的人,早早步入社会摸打滚爬的人混的风生水起。古往今来,不都是这样嘛,商人笑文人一股子酸臭气,文人嫌商人一股铜臭气。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十八线城市中,小时候读书全靠父母威逼利诱,以及自己那么一丁点自觉性。“跟上别人家的孩子”是小时候读书所有动力的起源。我的书读的不好,但我常会给自己找借口,读书又不是唯一的出路,清华毕业的不是还有给别人擦鞋的嘛。
后来我上了大学,大三那年,去北京实习。小我们几岁,没上过大学,但却是我们的上司的姑娘问我们:“你们觉得你们读了一个一般的大学,最后毕业后像这样给别人打工,你们读大学有什么意思?根本没什么用嘛”那时候我们是一群自命清高的所谓“大学生”,带着些许骄傲来到这里,听到这话觉得极其屈辱。
多少人说读书无用论,好几次挫败感突然来袭,只因为家人说起某个辍学的亲戚家孩子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因为那个喜欢了好多年的男孩子爱上了没有上过大学的女孩,悲从中来。
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自己不上高中不读书,不经历高考不上大学甚至不读研究生,如今会是怎样一番样子。
也许父母会用原本准备供我多年上大学的费用积攒,成为一笔不菲的启动资金,做了生意;也许中途事业失败,穷困潦倒,耗到年纪无限大,草草相亲结婚,家长里短。这样反复想,忽然觉得不再抱怨这耗尽我全部青春的教育制度。因为那些宣扬读书无用论的人群中,多多少收带着吃不到葡萄反说酸的心理。
当我有一天看到开着豪车挂着金链子的男人随口从车窗后面吐出一口痰;
当我有一天看到那些因为辍学早早步入婚姻,随后被生活折腾的失去了她原本美好样子的姑娘们;
那些有学识的父母,总会教育出彬彬有礼的孩子;
那些看过很多书,走过很多地方的人,身上总是透露着不俗的气质。
我突然庆幸常常秉持着不想读书的念头的自己,竟然读书到现在。尽管在很多时候,现实总会给我们一记记响亮的巴掌,但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我吃下的饭,虽然都被消化了,但是它们其中的一部分,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体。读书也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