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我的职业是小说家》的第四章,61页至80页----原创度。
文中一开始村上春树摘抄了《火星上的人类学家》中原初创造性的定义:
创造性有一个特征,它是极其个人化的东西,具有鉴定的自我认同和个人风格。
对于这个深奥的定义通过案例来思考分析。
第一个是披头士的《请取决于我》。
第二个是沙滩男孩的《冲击美国》。
第三个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
这三个案例,分析的非常详细,都是音乐领域的。
在作品最初首映时,具有超前的信息感和震撼力,被同时代的人不容易接受,到后来成为经典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在绘画领域和文学领域,同样和以上的案例相仿,原创度的作品不被业内人士认可。若干年后,就默默地接受了,有点儿出乎意料,又被后人视为珍宝和经典。
正如诸多案例解释的那样,能感应到同时代出现的原创表现形态,并以 现在进行时正当的去评价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在同时代的人看来,它往往带有令人不快、不自然、违背常识的----有时甚至是反社会的----形态。
要想使作品拥有原创性,要达到以下三个条件, 作者本人注明了条件纯粹是他本人的想法而已。
一、拥有与其他表现者,穷人向英独具特色的风格。必须让人看上一眼,就能立刻明白,使他的作品。
二、必须凭借一己之力,对于自身风格,更新换代风格要与时俱进,不断成长,不能永远停留在原地。要有这种自发的内在的自我革新力。
三、其独具特色的风格也许随着时间流失化为标准,必须吸纳到人们的精神中,成为价值判断基准的一部分,或者成为后来者丰富的引用源泉。
作者三个条件在现在的社会,也许并不完全符合,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
什么是原创,什么不是原创。关于这两个问题,作者的前提是作品必须达到令人信服,还要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作品体系,并且具备自身的条件,读者就是来判断的,但必须要经历够一定的时间。
这中间会有为数不多的昙花一现,这种人一定是缺乏持续力的和自我革新力。
结合现在就是每天输出和输入,一定要倒逼自己做到这两点。
1979年。村上春树作为作家正式出道,当时日本的文学界有个坐标轴,分别是作家的身份,是“先锋还是后卫”,是“右派还是左派”是“纯文学还是大众文学"来给作家定位的。
作者在本书中称他自己是自由人,按照自己的行程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自己喜欢的小说。
村上春树做事风格一直是独来独往,不拘于现实的禁锢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在意别人的指点和评价,独自享受着写作上的快乐。
接下来要讲的是作者关于写作方法的精华,希望对初写的朋友起到鼓励和开阔思路的作用。
作者在写作中的理想状态是:一副理想图景就这样在脑海里铺展开来,那意象始终悬浮在我头顶的天空中,仿佛北极星一般光芒四射。遇到什么事,只要抬头望望天空就行了,这么一来,自己眼下所处的位置,应该前进的方向就一清二熟了。
基于上面的体验,也要找到自己的原创文体和叙事的方法。
人生在世,我们似乎将太多的东西揽入了怀中,该说是信息过剩还是行李太多,我们要面对的细微选择太多太多?当试图表现自我时,这些内容时不时会发生崩盘,有时还会陷入引擎熄火般的状态,导致我们动弹不得。不妨将没有必要的内容扔进垃圾箱了,信息系统消消肿,它们便能在大脑里自由自在,来来往往。
这一段写的非常的棒,适合大多数的人。这就是知名作家留给我们的财富。
作者提出了“什么才是必不可缺,什么并非必有不可,甚至毫无必要,又该如何辨别呢”的观点。
根据作者自己的经验是做一件事的时候,你是否感到快乐?可以成为一个基准,如果你从事着一份儿自以为很重要的工作,却不能从中发现悠然而生的乐趣和喜悦。如果工作完全没有心花怒放的感觉,看来那里面就有些不对头不调和的东西了,这种时候就必须回归初心,将妨碍乐趣与喜悦的多余部件和不自然的要素一个个抛弃掉。
作者把创作作为一种心灵的自由冲动,以及不受束缚的喜悦传达给了读者。
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像他这样的去创作,就要以特有的形式与风格。它不是人为生产出来的东西,是每个人的自由表达。
作者谦虚地说,这仅仅是他个人的意见。每个人要自由表达什么,也许应该在脑海中尝试着视觉化。
想象一下
第一、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中,身心放松,没有任何压力,安于现状,是不是特别的高兴和愉悦。
第二、每天的吵吵闹闹,经济压力,生活窘迫,无所事事。这样的生活是不是不好过呢。
第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只会目不转睛的盯着,并且一味的执着。这样会不会很沉重呐。
这三种状态是不是第一个较为让人向往。
写小说的状态应该像第一个去创造。请聆听作者对第一个的形容:像蝴蝶一样轻盈,自由自在,只要摊开手掌,放飞蝴蝶,在其自由变好。这样一来,文章也会变得舒展流畅。
如果可能的话,希望阅读作者作品的也能体会到相同的心境,就像在人们的心中之墙上开辟一扇新的窗户,让新鲜空气从那里吹进来一样。
这一章的精华非常的多所以文中引用了作者许多的原话。在阅读时慢慢的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