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杜保瑞教授哲学经典
听杜保瑞教授《庄子》外篇有感

听杜保瑞教授《庄子》外篇有感

作者: 抱朴讲堂泽溪 | 来源:发表于2019-05-21 14:48 被阅读3次

从三亚参加完工作上的一些事务,在回成都的途中,杜老师庄子外篇的讲课的事情,时不时就在脑海中显现出来,提醒着我这周还有重要的学习的事没有做。连日来工作的原因,人有些疲倦。内心也升起这一周就不用学习或者不用打卡的想法。或者还对自己说,就一周没有关系。

但另一个声音又在告诉自己,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这点小小的困难,就想放弃了。想起来,有点自责。今日终于安静下来,听完了杜老师的讲课。于是这一段过程就又浮现了出来。

外篇的前三则的内容,我想,如果我随着自己的性子来,那今天的学习就成为会空谈了。 这是我第一次读庄子的外篇。看到杜老师的课件中的文字。心中有些小小的压力。大部分自己看不懂。里面的很多用词,也是我第一次听到,也有很多的字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读。所以,在听课之前,我的内心是有压力与不安的。不过听完杜老师三个小时的讲课,完全改充了我对文字的感觉。所以,我也特别想表达对杜老师的谢意。

也突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在一个领域好好的学习,一定有一个好的老师在前面领路,才会有所成就。杜老师用自己的演讲,给我打开了另一道大门,让我可以很快速到进入到庄子哲学的核心与重点的部份。 

骈拇,马蹄,胠箧这三章。都在表达儒家的仁义孝等观点的错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社会,国家,人民才会动乱,才会奇巧。 杜老师说这三章都是表达了浪漫主义,而无法在实际的社会中去应用与解决问题。

文中一开始就提到: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是故骈于明者,乱五色,淫文章,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故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作者是反对五色,仁义等行为与意识形态,认为这样的行为形态是多余的,并且是有害的。国家的混乱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所以作者又在第二章中提出: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乌鹊之巢可攀援而窥。这是一种浪漫的自然主义的风格的画面。画面很美好,想想在古老的大地上,有这样的凭本性自然的生活,从另一个角度也是令人向往。但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常常有着很过多的距离而无从跨越。这又让我想起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第三章中提到的: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故盗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显然作者更要直接深入的对圣人,对儒家的价值体系进入了更加尖锐的批评。把仁义与盗者进行对比,而认为这两者之间就是一件事情。

就象杜老师讲,整个前三章,作者更多的是站在了一个角度来看待的问题,难勉走入了比较小的一个格局中了。这也提醒我们,做人做事,时时面临这样的情况上,懂得多角度,多方位来看待现实中的事情。 儒家的仁义是我们的底线,是我们要坚守与学习的。当然庄子哲学有在不同的情况下的道理。但是,毕竟时代在发展。我们不能回到远古的时代。我们必须正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与时同行才是我们真正要面对而解决的。

杜老师讲到,在不同的情况之下,我们要懂得应用不同的哲学来解决问题。比如说,面对君王权力的统治,那韩菲子的赏罚之术就要懂得应用,才能集中权力,有效地治理国家。企业家也是如此,管理员工也相应的哲学。

儒家需要教化民众,让整个社会有仁义的道德的基础,实现国家管理的长治久安。

老子的哲学,更适用于高位的管理者,懂得利他,让利的,水低为王的哲学,更好的整合资源,团结核心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理想。

生死的问题,佛家的哲学,实修的法门,帮我们解决这一问题。

所以,杜老师提出了哲学的方法论以及实用论的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以及不用的角度定位的时候,我们都要懂得随时转换哲学的思维,应对世间以及出世间的种种问题,从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的圆满。

 谢谢杜老师,谢谢老子书院,谢谢所有付出的老师与学友们!

杜保瑞教授国学经典私塾硕博班——邹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杜保瑞教授《庄子》外篇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kj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