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上班这点事儿大学生活
面试官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回答?

面试官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回答?

作者: 一井 | 来源:发表于2017-06-01 22:04 被阅读0次
    文/一井

    「花半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每次看到《教父》中的这句话,都特别感慨,倒不是因为这句话的大道至简,而是这些道理的知易行难。

    尤其是在琐碎日常中遇到的问题,总是被麻木的神经用麻木的方式去应对,自然就衍生出一系列不得善终的经历。

    且不说自己发掘问题的范畴,即使是别人把现成的问题放在面前,许多人未必能妥善应答,就拿求职面试来说说。

    面试几乎是当下求职的必经之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问答环节又占整个面试的70%以上的时间,包括评分标准也占最大比重,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讲过要在面试最后的提问环节提有价值的问题,同样的道理,在此之前也应该打起精神去洞悉面试官每个问题背后的思考。

    因为这不仅关乎到你是否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进一步说能不能得到这份工作,更重要的是你能随时保持探究事物本质的习惯,这在生活、工作中都是能彰显个人竞争力的特点。

    打个比方,此前写过产品经理的面试题,其中就有提到“北京有多少个加油站”、“杜蕾斯一年的销量有多少”这一类问题,但面试官绝对不是想考验你的知识面,而是面对条件未知、方法未知的情况,你会怎样处理。

    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被对方带着跑,面试本身就是一个互相交流、沟通观点的谈话,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几乎就没有多少胜算。

    这里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请快速算出人民路上的车流量?

    如果是被对方气场带着跑的人,就很容易着眼于问题的表面,比如在路段的某个位置蹲点计数,这确实是个办法,但你去问小学生或许也能得到这样的回答,意味着你没有通过这个问题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通常来说,面试官并不会用单一线性思维的问题来测试你,看似简单的提问往往另有目的

    比如说这个问题其实还有诸多不明确的地方,首先人民路并不是具有唯一性的路,因为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以此命名的道路,除此之外问题也没有任何时间范围,1小时或是1天还是1年……在这种情况下你上来就想憋个结果,显然很难而且不切实际。

    既然问题已经摆在面前了,若是以问题的边界不够清晰为由反问面试官甚至质疑问题的意义,就会显得自身看待事物的角度很狭隘,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单薄,好的办法自然是把能想到的所有疑点提炼出来,自问一遍后再去思考具体的解决方案。

    上头说了可以蹲点计数,但如果是统计一周、一个月的车流量,这样的办法效率过低,且人力成本高,对应在企业策略中必然不是什么好计划,遇到这样的情况,求职者其实可以把不够好的方法(蹲点计数)提出来,承认这属于下策,希望对方能给自己时间琢磨一下更好的办法。

    既然问题要求是快速,我们就可以认为问题的重点应该偏向于估算而非实时统计后给出的结果。

    以上只是遇到这个问题时我们试图对它进行定义,将其变为一个更明确、具体的实际性问题,至于最后能不能想出好的办法反倒不是最重要的,答出来自然最好,想不出来至少也胜过从一开始就把笨办法当作唯一方法的人,还能从某种程度上彰显面试官提问的水平之高。

    影响车流量的因素非常多:车速、路宽、行车道数量、车型种类等等,甚至还可以叠加各种环境条件(比如能见度、天气情况等),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立一个理想值作为参照都具有意义。

    道路的最高限速通常都是已知条件,在该车速下应该保持的安全距离也能得知,通过这些条件就能估算出该路段理想化的车流量,此后再逐步放入现实的限制要素,借用标准化的各类系数模型和观察记录的真实参数,模拟并计算出接近于真实的车流量。

    这个方法实际操作起来当然也不容易,而且也不是说这就是标准答案,但比起下策(蹲点计数)明显更有执行价值,因为后者的投资成本与计算量呈线性正相关,而前者的边际成本会越来越低。

    值得注意的问题不限于专业、思维方面,一个看似是套近乎的亲切询问或许也暗藏深意,例如HR可能会问「如果你被录用,希望自己有什么样的领导?」

    听到类似的问题千万别得瑟,这真的不是暗示你面试成功,背后的用意或许是领导已经告知HR想要什么样的人,只不过是用逆向的逻辑判断你跟领导的契合度,又或是想用「领导」一词侧面考察你对自身的要求,这里暂不赘述,更多问题可参考之前《超高频面试问题》一文。

    就像《神探夏洛克》中卷福常常说的那样「你只是在看,却没有观察」,大多数人面对问题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自然很难挖掘问题中隐藏的信息和漏洞,这也是为什么常有人面试完后感觉良好却收到婉拒简讯的原因之一。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习得洞察力呢?这是长期的刻意训练后才能培养出的习惯,若非要总结出一套方法来,在面试时至少可以尝试这两步:确认问题的含义、揣摩问题的动机。

    首先是要明确问题,这一点似乎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但现实是总有人在未明确问题时碍于面子装明白,其实在面试官看来,答非所问造成的负面印象比答不出来更甚,所以务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意思。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己对问题理解加工后再将问题复述一遍,这样做的效果好过于直接问「我不明白您是什么意思」,一方面证明你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试图对似是而非的理解进行求证,另一方面你的理解可能本身就是正确的或是略有偏差而已,此时面试官只需要稍加解释和修正即可,降低双方的沟通成本、提升好感度。

    其次是揣摩问题的动机,简单提一下黄金圈法则,即以「why-how-what」由内向外研究问题及策略,换句话说,我们要从「为什么」开始,并非许多人做的那样,一遇到问题直接就琢磨做什么、怎么做,这种思路模式往往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所以当我们明确了面试官抛出的问题后,应该先问问自己:面试官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与面试目的有怎样的关联?对方是以什么身份提出这个问题?相同的问题在不同的场景中意义也不尽相同,不要怕麻烦,看似繁琐的过程一旦养成思维习惯,就能像肌肉的应激反应那样自然发生。

    道理越是简单,人们就越少自省,总以为自己做得不错或是只要用点力就能做得更好,其实知易行难的根源在于从未行动,也就谈不上真正的知道,因为不知道,所以就无休止地掉进同一个坑里。

    说到底,如何发现问题的本质才是大家的必修课,面试只是其中的一种常见应用而已,本文的方法也有待于衍生,愿大家遇事都能看得透彻、想得明白,祝好运!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面试官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回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lw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