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食的旅行和没有美食的生活一样,都是寡淡无趣的。
这次去日本前,好友七天送我了一本《鸭川食堂》,我一口气看完,对旅行有了更多期待。在京都隐秘的巷弄里,有一家名为鸭川食堂的小饭馆,没有招牌,没有门帘儿,只靠一句“为你寻找食物”来吸引有缘人。里面的食物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记忆,因为大多时候,就是记忆,构成了人生啊。
“那你会去鸭川吗?”她问。
“我已经去过了啊。”我把照片发给她。
鸭川是一条贯穿京都的河,两岸的小房子错落有致,别具风情。
“那你会写攻略吗?我也想去吃!”
“我想想!”实际上,我想了十秒钟,就决定开始动笔啦。
这次旅行算是关西美食的一次小巡礼,由于做攻略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每一餐都很珍惜,九成都是精挑细选,获得的满足感也很高。
到达那天,飞机落地关西机场后我们直奔心斋桥,夜幕低沉,最适合用一碗拉面缓解一下一路的疲惫,由于全日空的飞机餐还算给力,我不是很饿,只要了个抹茶布丁,但依然喜欢一兰的小气氛。
说来第二次打卡一兰了,第一次是在九州的一个下雨天,我们拐进地下一层,井然有序的小隔断,温馨又舒服。
作为老牌拉面,它家只卖一种原汤豚骨拉面,并把这种味道做到了极致。我单点了一个温泉蛋和一份抹茶布丁,马克西加了一次面和一杯冰啤,扬言要把汤一点点喝完。
“喝的完吗?”我问。
“当然!喝完给你看surprise。”他很满足地说。
几分钟后,我拿来一看,碗底赫然写着:喝完最后一滴汤汁是对我们最大的赞赏。咦,每次都没把汤喝完的我顿时感觉损失了好多。
也是第二次吃蟹道乐了,这家专门做蟹的连锁料理点,两年不见,网红气质真是越来越浓了。记得两年前在东京银座附近,我们急匆匆地赶到,没有预定但依然有空位。那天很冷,两个蟹肉套餐吃下来,实在充满惊喜。Wow,原来可以有这么多种做法吃螃蟹。作为一个在海边长大酷爱海鲜的人,除了蒸螃蟹实在不知道还有如此奇妙的招数让螃蟹熠熠生辉。
这次在大阪一点没犹豫的想来再次打卡,点的套餐比上一次要好,吃到的也更丰富。最喜欢蟹肉刺身和那一小盅简约而不简单的鸡蛋蟹肉盏。
“他们总是做用心做最简单的东西,就像米饭和鸡蛋。”马克西很认真的点评。
鳗鱼饭,来日本怎么能没有鳗鱼饭呢?日本烤鳗鱼的技术算是独门秘技吧,从东京的伊豆荣到江户川再到赤坂,我们打卡了好几家百年老店,各有各的精彩。这次在大阪,马克西对赤坂的鳗鱼三吃很满意。最后一吃是米饭里混着芥末、青葱、海苔和味增,他吃得可香了。
吃完鳗鱼,和牛又怎么能错过。对于我这种吃肉实力欠佳的人都无法抵挡,想起《鸭川食堂》里有段对赏花便当的描述:“樱花的季节,当然要吃赏花便当,鸭川流怀纸上的是野菜天妇罗,分别是荚果蕨。翠雀蟹甲草、艾蒿、楤木芽、日本人参木和牛尾菜。刺身是影鲷,蘸着柑橘汁吃。烤物是味增酱腌过的樱鳟,煮物是裙带菜和春笋。”柑橘汁儿味的醋想来一定很解腻,其实我们吃和牛那天配的蘸汁更像是柚子醋,很清爽,又可以完全吃到牛肉的鲜香。一盘一盘吃下去,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已然撑到扶墙。
矶丸水产绝对是旅行中的一大惊喜,分店多,24小时营业,菜单简单直接,食材特别新鲜,所见即所得,现烤现吃。最爱那一份烤蟹黄,惊艳到想哭。鲜甜浓郁,回味还有一股奶香。我跟马克西说里面一定加了“creamy milk”,单纯的cheese是做不出这种香浓丝滑的。我们先点了一个,分完后果断又要了一份,真是不可复制的人间美味。吃完在心斋桥上散步消食,嘴里好像还回荡着淡淡的蟹黄香。比起满指膏腴,我更爱这种低沉又意犹未尽的满足。
奈良发光的森林和成群结队的小鹿没有让我感到太惊喜,但那里的大佛布丁太精彩了好么,入口即化,那一丝香浓得要窜上天了。喂完小鹿专门让马克西带着google map到了这家店,在一个很小市场里面。一个个小玻璃瓶质感十足,还有500毫升的大桶的,要不是保质期太短又太沉,真想打包两桶回酒店慢慢品。清酒、抹茶和原味,我俩一口气干掉三瓶。发现我对布丁的喜好后,接下来的每一天,马克西都在各种小超市给我买到了好吃的布丁,推荐明治焦糖口味,泡完温泉在房间边挖边看这一天拍的照片简直不要太惬意。
作为一个深度抹茶控,来到宇治就好像来到了天堂。怎么可以一条街都飘荡着浓郁的茶香!抹茶味饺子、抹茶乌冬面、抹茶章鱼烧——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而那些平时在脑子里默念了一遍又一遍的名字:中村藤吉、伊藤园、伊藤右卫门、福寿园、三星庵——此时一个个排着队接受我的检阅似的。我去点了一个浓度最高的抹茶甜筒,入口一秒就陶醉得要晕倒,太好吃了!不是单纯的苦,是苦中有茶香和奶香,我在它面前真的词穷。
另一个收获就是,在日本吃了一个多周抹茶,成功戒掉了我的奶茶病。现在一提起国内的奶茶我就有种本能的抗拒,没错,就是那种加芝士奶盖以前欲罢不能的。
一下雨我们就想吃点充满能量的,想到能量,脑子里蹦出的不是烧肉,而是大阪烧。虽然叫大阪烧,我们爱上它的时候,却是在京都。料理长带着个别致的小头巾,娴熟的摊着这个厚重的日式煎饼果子,虽然看着普通,可酱汁的调配和原料的叠加还是很有技术含量的。马克西说自己甘拜下风,其实他在家里DIY的也很好吃了。
别看煎饼不大,吃下去特别扎实,足以支撑到晚上12点。
记得第一次来日本,马克西说最能恢复体力的就是味增汤洒在米饭上,拌着牛肉再打上一个生鸡蛋,一口气吃完。鸭川里也说,“在味增汤里多撒点花椒粉可以暖身子”,锅烧乌冬,青花鱼寿司,还有看似平凡到不能在平凡的土豆炖牛肉,哪怕是将抹茶和盐混在一起,夹起荚果蕨蘸一下,送入口中,苦味和香气都很淡,都可以很提神。
在夕阳西下时,一定要和喜欢的人去居酒屋吃烧鸟啊。那晚又下着濛濛细雨,我们来到一家居酒屋,最爱里面的鸡心和鸡脆骨,配着店里的清酒,突然能理解日本人在高压工作了一天后为什么一定要西装革履来到这样的地方喝一杯吃几串聊一聊,觥筹交错后走出店门,小心翼翼地带好面具,继续承担起自己该有的重担。
我对碳酸汽水没什么钟爱,但是日本的很多酒度数低又加了水果,特别适合女生,比如这次喝到的柚子酒,清香甘冽,居然让我这个一杯倒的喝了好几大口。
鸭川里还说,“用烤鲫鱼的汤汁煮软的水菜和炸豆腐,煮鲱鱼和茄子,蛋花杂鱼,腌青花鱼,芝麻拌芋头茎,此外,西京烧选用的原料应该是银鲳,而且刚刚烤好,还冒着热气。”听上去有点过于讲究,如果说这趟旅行最讲究的一餐,要数京都岚山的那次怀石料理了,长长的一卷手写菜单,左下角恭恭敬敬的签着料理长的名字加盖印章,我们在浓重的仪式感面前不禁放慢了步调,岚山的小杂鱼轻微的苦味重叠在鸡蛋的清甜之上,味增汤的香气也似曾相识。一顿下来,好像每道都是重点,但想评出最喜欢的,倒也不是那么容易。
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份。“可能比起这种大餐,我们还是适合吃平庸的好味道吧。”我俩笑着说。
沉浸于此的人,常“身体前倾,不知先吃哪道菜好,已经完全失去了礼仪。”在美食面前,哪怕失去礼仪也甘愿。
有天赶路的时候我看马克西聚精会神地刷着手机,凑近一看,他居然在约一家很热门的餐厅几天后的座位。
“吃别的也行啦。”我说。
“不,先努力约着看看,实在没缘分也别留遗憾。”他坚定地说。
虽然每顿前我都叫嚣着“一定要吃到这个,这次旅行才算完整啊”,但其实和谁在一起吃才更重要。在一起后的每一餐,我们都无比开心地享受美食,坦诚相对,不掩喜恶,这样看来,我们已经成为彼此闪闪发光的存在。
吃完最后一顿烧肉后,我们回到北京,北风凛冽,已经完全入冬了。这里十月蔓延全城的糖炒栗子香气,十一月手里热乎乎的烤红薯,十二月串着竹棍塞满嘴的冰糖葫芦,再伴着铜锅涮肉的蒸腾与喧嚣,这一年就叮叮当当地结束了。
就像燕子说的,“这个世上,还有什么比美食更有生命力,”不过人生的关卡其实也没那么多,只要心中有一丝对美好事物的热望,那这种生活中一定会来的期待感,足以让你在今后的日子里,温柔而坚定地过着每一天。
网友评论